特黄级-特黄毛片-特黄免费-特黄女一级毛片-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特黄三级又爽又粗又大

當前位置:首頁 >>首頁 > 高端訪談正文

方俊吉:當前大學“國學”教育何以重要?

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汪林

編制按:方俊吉,博士、教授。臺灣云林人,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曾任國立高雄師范大學教授兼國文系主任、國文研究所所長、韓國翰林大學校客座教授、高雄守大學教授兼“人文與社會學報”總編輯、高雄市政府文獻委員。現任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中國儒商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高雄市孔孟學會榮譽理事長。

 

999.jpg

教育對個人而言,在于教導學生建構健康的“價值觀”及“道德標準”,以提升其個人之品格,并指導其正確的“思維模式”,同時啟迪其智能,充實其知識,傳授其技能;對群體而言,教育事業除了傳承族群的歷史與傳統優良文化之外,在于積累國家、社會發展之潛力。然而,完善的教育事業,除了學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也必須兼顧并重。一個民族或國家的盛衰、強弱,及其文化之良窳、榮枯,端視其教育事業之成敗,實乃千古不易之定理。《孟子·盡心上》曰:“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禮記·學記》亦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古之王者,建君民,教學為先”,誠不誣也。放眼古今中外,明智之領導者,無不以教育事業為首要之務。為此,記者采訪了方俊吉博士。

記者:現在大陸一些院校正在探索德育與國學的結合,不知臺灣各級學校的“德育”課程規劃的歷史是怎樣一個過程?

方俊吉博士臺灣自光復后,國民政府在“學校教育”方面初以所謂“德、智、體、群”四育并重為目標,稍后則以“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為理想。其中,在“德育”方面之規劃,小學有“生活與倫理”的課程,初中(68年之后,將六年國民義務教育,延長為九年,改稱“國民中學”)有“公民與道德”的課程,進入高中、職,則有三年必修“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即精選《四書》之章節)。這就突顯其秉承儒家傳統“務本尚德”之精神,而重視學子的“生活教育”與“品德教育”,殊值肯定。

如此環環相扣的“德育”規劃,對于青少年而言,由“生活教育”入手,教導少年個人的衛生習慣及食、衣、住、行等基本的禮儀,同時,教導少年們“長幼尊卑、親疏遠近”人際關系基本的倫理觀念。其教材之主要依據,早期有所謂“國民生活禮儀規范”,后來改稱“國民生活須知”(由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于68年五月修訂,共分六章九十九則)。到了初中(后改“國中”),教導其“孝、悌、忠、信”等立身處世、待人接物之主要德行,與簡單的“民主素養”(如:選舉、罷免及如何開會、提案、討論、表決…等,所謂“民權初步”之概略)。高中三年之“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則以精選《四書》章節為主。其間,選材雖曾有所修訂,且于民進黨執政時,曾一度欲強將此課程改為“選修”,后以教育界及民意強力反對,而未得逞。

 

777.jpg

記者:看來,臺灣在國學與德育的關聯上還是做得相當有成績的。

方俊吉博士是的。但是上述由小學到高中的德育課程規劃,于96年前后在主政者李登輝之強力主導下,將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課程之時段,改授“認識臺灣”課程,而將原來“公民與道德”之教材,并入一般社會課程之中,并以一般法律常識為主要講授內容,忽略了“道德”之教育。李某蠻橫地將如此環環相扣、堪稱完善的德育課程規劃,硬生生從中扯斷。當時,教育界有識之士多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挽救,而一般民眾則更難以察覺此一行徑之嚴重后果。此一改變,對于臺灣自光復以來,學校所扎下的青少年德育穩固基礎,確實造成了嚴重摧毀。

至于大專院校,除師范大學各學系規劃有一學年“四書”課程用以強化未來為人師表者的品德教育外,一般綜合大學在千禧年之前雖有所謂“共同必修”(如《大學國文》、《大學英文》、《中國近代史》、《國父思想》等)及“共同選修”(如《法學緒論》、《政治學》等)之安排,但其中鮮有直接關于品德教育之課程規劃。千禧年之后,在教育部門規范下,各大專院校均仿效歐美國家的大學教育規劃,成立位階等同“學院”的所謂“通識教育中心”(或“通識教育學院”),負責規劃全校性“共同必修”與“共同選修”課程,而各校之規劃也多有不同。就我所知,亦未見有直接關于品德教育課程之規劃。此乃臺灣高校在“德育”上的一大隱憂。

記者:這樣說,臺灣院校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方俊吉博士是的。臺灣在光復初期僅有大學院校四所。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54年至62年之間,大專院校增加為24(含大學院校10所、專科14)63年至73年間,增加了62所,大多為五年制專科學校(且大多為工商科)。稍后,主政者無視于“少子化”的社會發展趨勢,與大學院校必要的品管等問題,竟讓諸多專科改制為大學院校,并大量開放新設大學院校。迄今,臺灣之大專院校已達162(含大學暨獨立院校145所、專科17),密度超高,且良莠不齊,已然造成諸多學校招生嚴重之不足,明顯成為當前臺灣高等教育最大之問題所在。此外,在“財經至上,科技第一”的社會氛圍下,加之學生就業需求之現實考慮的影響,大專院校之課程規劃與發展方向,多重應用而輕基礎理論;重財經、管理與科技、工業等相關科系,而輕忽人文及社會科學,此又臺灣高等教育另一令人憂心之問題。

 

777.jpg

記者:當下要在院校開展國學教育,那么您認為“國學”的意為何指呢?

方俊吉博士所謂“國學”,顧名思義,乃指中國傳統之思想與文化相關的學術而言。換言之,“國學”乃承傳中國數千年傳統文化與學術成就之載具,亦即中國“精神文明”之表征,為中華民族魂魄之所系。其內容概略而言,西漢之時,劉歆曾總群書而奏“七略”﹙即輯略、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數術略、方技略﹚;魏晉之時,則將天下典籍分為甲、乙、丙、丁四類;至于唐代,魏征等修《隋書·經籍志》,始將中國之典籍定名為經、史、子、集四大類。此可謂“國學”之范疇。至于其內涵,清姚姬傳曾謂:學問之途有三:曰義理、曰詞章、曰考據,三者雖異而俱不可廢。戴東原先生在《與方希原書》中則云:“古今學問之途,其大致有三:有事于理義,或事于制數,或事于文章。事于文章者,等而末者也。”之后,曾文正公于其《圣哲畫像記》一文中,于姚氏所謂。“義理”、“詞章”、“考據”之外,更提出所謂“經濟”之學,以令“體”、“用”兼備。此先賢對于“國學”內涵之界定。

記者:您覺得大學開展國學教育的重要性何在呢?

方俊吉博士高等教育不僅在于積累國家社會、發展之實力,亦傳承民族歷史與傳統優良文化之主要事業。眾所皆知,歷史與文化是國家、民族“魂魄”之所系,而知識分子則是歷史、文化傳承之所依托。因此,大學院校之“國學”教育,其重要性不言可喻。在臺灣之大學院校中,有關“國學”之專門教育,一般綜合大學名為“中國文學系”(少數學校有加以分組者)、“中國文學研究所”,師范大學則名為“國文系”、“國文研究所”。其它學院之科系,除了大學部有一年的“國文”課外,幾無另開“國學”相關之課程,是以談不上“國學”的教學。大學院校既然是培育國家社會中堅的“知識分子”搖籃,知識分子又是歷史、文化傳承之所依托,對于自己國家民族的文化思想精髓,就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故此,竊以為大學之一般科系,除必須強化“國文”教學外,更應增開如《國學概說》或《中國文化概說》等思想文化課程,以提升知識分子對于民族歷史與傳統優良文化之認識,強化其民族意識。

記者:有人認為,歐美國家的學校也沒有什么“德育”課程。

方俊吉博士的確,歐美學校教育除生活教育外,并未有如臺灣之專門針對“倫理”與“道德”的相關教育規劃,但依然能維系其家庭關系及社會正義。個人以為,不同的國度緣于歷史、文化背景之差異,加諸以民族性與宗教信仰之不同,學校教育規劃亦有所不同。就歐美國家而言,多數人的宗教信仰以基督教、耶穌教與天主教為主,大多從幼兒時期就參加教會的所謂“主日學”,稍長,則有所謂“青年團契”之類的活動,且一般人大多會在“禮拜日”到教會或教堂去聽牧師或神父講經說道。我們可以概略地說,一般歐美國家學校之“德育”,實乃依賴“宗教”之輔助,以《圣經》為教材,而藉由傳教士之力量來推展的“終身教育”。相較于藉由宗教輔助,以建構個人“價值觀”與“道德標準”,進而維系家庭關系及社會正義的歐美國家而言,以佛教、道教及多神膜拜的民間信仰為主的東方人,在“德育”方面,則不能不藉由學校有計劃地教育來加以推展。

記者:《禮記·學記》指出,“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您認為怎樣補救我們教育中存在的失誤呢?

方俊吉博士:就臺灣當前的教育問題而言,唯有恢復往昔在小學階段強化《生活與倫理》課程,從“生活教育”扎根。因為“生活教育”乃“品德教育”的基礎。在國民中學,則應恢復原有的《公民與道德》課程。到了高中(),則除了仍然維持三年的“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四書》精選)教學外,其學習成績更應列入大學入學的考評中。至于大專院校,除中文(國文)系外,其它任何一個科系,均必須研修《國學概說》或《中國文化概說》等中華傳統優良思想文化相關之課程,至少安排一個學年。如此,則庶幾可以補救當前臺灣教育之缺失矣。

記者:在現代社會科技的高速發展情勢下,國學的道德教育價值何在呢?

方俊吉博士近百年來,由于科技的急遽發展,而帶動了信息、交通與工商等方面的快速進展,除了無形中壓縮了人們的空間距離、使人的生活步調加快外,同時也使人際乃至于國際間往來的速度加快、頻率增高。與此同時,人們相互影響的層面也日漸增廣,彼此之間的競爭更隨之而日趨劇烈。存在于如此激烈競爭的快節奏生活環境下,人們難免因迷惘而失去方向。也往往由于自我迷失,而忘卻了生活的目的,從而無視生命崇高的意義。此外,更由于計算機與智能電話的普及,造成了許多年輕人沉溺于虛擬世界之中,而扭曲了健康的價值觀與現實生活所應把握的言行分寸,終致人們的胸襟變得更為狹隘、視野更為短淺。

不可否認,科技的發展委實可以提供人們物質生活上許許多多的便捷與舒適,然而人們若一味執著于物質享受,難免造成“物質文明”的過度依賴,相對地,“精神文明”的發展自然也就被輕忽了。如今,顯現在我們眼前的社會,則是價值觀混淆、道德標準日趨低落,私心驅役著人們的思維、物欲支配了人們的言行,人性的尊嚴遭到了抹煞、人們的日常生活在不自覺中被“物化”了。人的生活,正如道家指出的,也逐漸由“役物”而變成了“役于物”。欲挽狂瀾于既倒,障百川而東之,唯有從國學的“道德教育”著手,殆無疑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婷婷 |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欧美xxx4k精品hd |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香蕉 | 成年视频免费 | 国产手机在线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三级不卡 | 欧美日本成人 | 久青草免费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亚洲性情网站www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成人网 色香蕉 | 97视频久久 | 欧美一区色 | 成人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软件 |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日本 | 一级毛片特级毛片黄毛片 | 四虎成人4hutv影院 | av在线色 | 99国产精品2018视频全部 | 成人亚洲在线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 | 香蕉人精品视频多人免费永久视频 | 九九国产在线 | 精品国产网 | 曰本人一级毛片免费完整视频 | 亚洲精品一区国产二区 | 欧美一级在线看 | 成 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 欧美性在线播放 | 97高清 | 欧美黑人乱大交ⅹxxxxx | 亚洲精品天堂 |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 国产成人禁片免费观看视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