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世界超一流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三星集團采取了三個成功的轉型戰略:超一流企業必須從普通的OEM變為國際知名的品牌;超一流企業必須從發展輕工業向重工業傾斜,最終再轉向IT;超一流企業必須從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密集型,最終成為知識密集型企業。
在激烈的國內外競爭市場上,正在走出國門的中國企業面臨全新的挑戰。如何持續不斷地進行創新,增加企業價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世界上打造中國企業的影響力,是每個中國企業家當今所遇到的嚴峻課題。答案必須要以一種全新的國際視野來思考。
●必須做世界超一流企業
三星集團今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才技術為基礎,創造出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三星集團現涉及五大行業:電子、金融、機誡、化工和其他(包括地產)。該公司的三大特征是:產品高度的縱向組合、突出的多元化發展模式、重視硬件生產和制造業。
在總裁李建熙的領導之下,三星集團自1990年以來不斷從事組織、管理和技術的創新和變革,試圖趕超美日發達國家的優秀企業。短短的十幾年時間里,三星集團從一家國內公司轉變成為國際知名跨國公司,從一個生產低廉產品的企業轉變為一個生產超高價值(如數字轉化產品)的科技公司,從為美日公司做OEM的生產型企業轉化為一家以自我創新技術為基礎的跨國公司。在向世界超一流企業轉型的過程中,三星集團采取了三個成功的轉型戰略:第一,超一流企業必須要從普通的OEM變為國際知名的品牌;第二,超一流企業必須從發展輕工業向重工業傾斜,最終把企業的戰略重點轉向IT行業;第三,超一流企業必須從勞動密集型轉向資本密集型,最終成為知識密集型企業。
●一流企業要有一流技術管理人才
三星集團的超一流戰略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司鮮明的人才策略。在李建熙的領導下,三星集團制定了極為鮮明的具有激勵的人才戰略。戰略的核心是公司到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重金請回了很多在著名大學、知名公司工作多年的韓國工程師和重要科技人才。在三星集團,從海外招聘的具有博士學位的專家就有上千名。三星集團當前共有14.1萬員工,海外有5.4萬人,國內有8.7萬人。其中從事R&D的科技人才就有37300人,包括3500名博士和4900名碩士。為三星電子騰飛起到重大貢獻的工程師很多都在國外學習工作多年,有著豐富實踐經驗。三星集團用高薪、高待遇、高獎金的管理方式激勵科技人員的創新和變革,同時還重視用日本式的小組方式發展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通過組與組之間的溝通、了解、互動、競賽,不斷挖掘優秀人才,培養骨干隊伍,儲備科技領域的核心力量。
●一流的人才必然制造出一流的產品和品牌
一流的人才隊伍為三星從勞動密集型企業向知識密集型企業的過渡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星集團在全世界各地設有16個研發中心,組織了23家世界級的科研機構。三星集團在趕超戰略中,特別重視知識產權和技術專利,在美國申請的專利位于世界第二名,僅排在IBM之后,達2453件之多。三星集團還充分發揮一流人才隊伍的科研潛力,R&D費用每年超過利潤的10%以上。一流的科技隊伍使得三星集團能夠在相對短的時間內趕超美日歐企業,創造出很多世界第一:DRAM世界第一、閃動存儲器世界第一、液晶顯示屏世界第一、靜態芯片世界第一等等。優秀的人才加上卓越的技術開發管理,使三星的世界品牌知名度從2002年的第34位飛躍到2006年的20位,排在日本索尼公司之前,品牌價值高達160多億美元。
三星集團的經驗告訴我們,對中國企業來講,要想實現趕超戰略,企業必須在戰略、產品、文化、營銷、流程、品牌、人才等領域實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創新,并在這些領域中充分發揮國際領導力,治人而不治于人,永遠走在時代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