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徐立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24字表述,分別從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取向和公民價值準則的角度提出要求。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而使人民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出創造力。提出和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戰略意義,既富于時代性和全局性,也富于文化性和人文性。
那么,文學創作與核心價值觀有何關聯?在文學創作中,為何要踐行核心價值觀?為何要強調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文學創作踐行核心價值觀的意義何在?
從必要性來說,日益多元、復雜的文學創作理念和創作文本亟待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整合。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文化既繁榮又駁雜。反映在文學創作上,從文學觀念、表現內容、藝術方法、傳播方式到接受方式、消費形式都發生了空前的變化,作家在文學觀念、創作理念、表現方法上的獨立性、多樣性、差異性日益增強,各種價值觀念的作品紛繁變幻,文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商業化、世俗化、平庸化、網絡化,令人眼花繚亂,精蕪難辨。在紙質文學、網絡文學,以及其他藝術、娛樂節目中,低俗、搞笑、惡搞、褻瀆神圣和崇高等屢見不鮮,造成觀念上的混亂和生態上的失衡。在這些現象的背后都透露出價值取向上的混亂。這就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整合,形成作家共同的價值追求和作品崇高的審美境界。再次,從可能性來說,文學藝術作為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涵。其中,核心價值觀的內涵也體現著作家、藝術家的精神高度和思想深度,而且文學藝術又最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容易影響人的精神思想和道德行為,它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式的陶冶與熏陶作用不容小覷。
在文學創作中,如何踐行核心價值觀?這既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它不僅有學理依據,也有現實訴求。文學作為人學、社會歷史之學、心靈之學、藝術之學,體現個人價值、社會價值、核心價值等都是正常的,這也應該成為一種普遍共識。作品怎樣體現核心價值?其內涵和真諦應該是真善美,是人本、人性、人道,是精神價值和精神境界的追索,并且通過形象、情感、審美、藝術的方式加以呈現。作品要想走出地區、走向全國、邁向世界,必須在民間性、區域性、民族性的基礎上具有世界性,并對核心價值的全部或某一內涵加以深度和持續表現,形成特色,追求不可替代性,這是和文學的獨創性相一致的。
踐行核心價值觀要通過作品打動人心。文學是以情感人的藝術。踐行核心價值觀,應該通過形象的表達和生動的詮釋,藝術地體現,要融入創作的全過程。為此,作家要樹立積極的價值取向,在踐行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自覺意識,承擔應有的責任。回眸當今的文學藝術創作,在價值引領上不乏優秀之作。但和龐大的創作總量相比,真正具有正能量、時代感、人民性、崇高性,且能夠引領時代風尚的作品還是較為少見的。尤其在小說(特別是網絡小說)、詩歌等領域,缺乏真正的聲音和崇高的境界的作品大有泛濫之勢。散文領域不論在觀念上還是在創作實踐上都存在著混亂,散文作家作品可謂鋪天蓋地,但稱得上優秀乃至偉大的散文家和散文精品卻很少,這極大地損害了散文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由此可見,文學創作的諸多領域都需要核心價值觀去引領,作家都要認真思考和積極踐行核心價值觀,這是創作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也是需要作家認真履行的時代課題和神圣使命。
當然,誠如作家莫言所說:“藝術創作不是執行行政命令,而是自發的內心行為。”創作是作家個體的、精神的、創造性的勞動。引領創作不等于讓作家藝術家機械地去遵循,更不能把它作為金科玉律讓作家照搬內容,以條條框框的方式去圖解和套用。這樣的文學創作將重新落入公式化、概念化、主題先行的窠臼,這樣只能寫出觀念性的、教化性的宣傳品,構不成偉大而神圣的創作,當然也就不能成為精品,更不能成為經典。偉大的創作,一定是深厚生活的賜予,充分的情感積累和生命體驗,激烈的靈魂搏斗和心靈震顫,并具有高超的藝術和獨創能力,這樣才能凝結成不朽的巨著。關鍵是作家應該是一個具有正能量、責任感、崇高感、使命感和擔當意識的人。外在強加的所謂思想、理念都難以產生好作品,這已被以往的創作實踐所證明。核心價值觀的體現,在文學創作中應該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應是刻意的和機械反映式的。核心價值觀是著眼于全社會的,它對作家的創作具有引領作用。關鍵是要創作出讓人民滿意的、感到享受的、受到鼓舞的、得到陶冶的、獲得啟迪的好作品。這樣的作品,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自然孕育其中。文學創作貴在獨創,應該允許多樣化、獨特性的寫作。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和踐行既不妨礙作家的思想探索、哲學追求,也不妨礙作家的藝術創新與個性呈現。核心價值觀本身就具有開放包容的氣度,是堅持和發展的統一、主導性與包容性的統一、發揚傳統和立足當代的統一。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