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山東項目發布會暨專家聘任儀式在曲阜東方儒家花園酒店儒學會館舉行。
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項目召集人姜福炎,人社部傳統文化、書畫、校園禮儀人才素質測評實操培訓基地總部副主任章偉,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考試全國渠道協創秘書處秘書長陳剛,曲阜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山東管理中心主任邢學坤,曲阜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著名儒學研究專家駱承烈,曲阜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烏峰,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山東管理中心常務副主任孔祥雷等出席活動。

邢學坤致歡迎辭
姜福炎代表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項目工作組致辭。他從來源、現在的發展以及未來的趨勢對傳統文化人才測評項目作了總體概括。他指出,在當前取消職業資格類證書的大趨勢下,人才測評項目能夠得到推動認可,跟我國現階段文化發展需求大背景密不可分,文化類人才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核心類人才已受到國家和全社會高度重視。他強調,人才測評不同于資格考試,也不同于水平評價,它是對人進行一個綜合的評價體系,傳統文化人才測評構建的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整個生態體系。

陳剛在作項目介紹時說,傳統文化人才測評項目面向社會提供線下培訓和線上測評,對通過培訓及測評的人員頒發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驗印的證書,證書實行統一編號、統一注冊,可以全國聯網查詢、全國通用、權威性高。作為用人單位了解持證人素質與能力等信息的依據,適用于個人求職、單位招聘、崗位調整等用途。

據了解,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通知后,人社部按照《意見》第三項“重點任務”第八條中實施中華文化資源普查工程,構建準確權威、開放共享的中華文化資源公共數據平臺和第九條開展“開展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抓好傳統文化教育成果展示活動”系列教育活動的要求,2017年4月,經部長辦公會同意,將傳統文化素質測評納入全國人才素質測評體系。

出席活動的領導分別為獲聘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專家委員會主任職務的曲阜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著名儒學研究專家駱承烈,獲聘人社部傳統文化書畫人才測評專家委員會主任職務的曲阜師范大學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烏峰,獲聘人社部傳統文化書畫人才測評專家委員會專家職務的張子良教授、劉仰濤教授,獲聘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考試山東渠道協創秘書處副秘書長職務的姜錫蘭頒發了聘書。




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專家委員會主任駱承烈在發言時說,“十九大報告指出,十三億人民正在干一件大事建設具有中國具有的特色社會主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該始終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近代以來,中國飽受西方列強侵略,致使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文化還是西方的好,但是西方有識之士卻在思考中國地域這么大,人口這么多,民族這么多,時間這么久,絕大時候都過得比較好,到底為什么?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只有這個國家沒有讓人滅亡過,為什么?其實很簡單,我們有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永遠不倒的法寶”。他特別強調,人要德才兼備,以德為主,而以德為主就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研究,弘揚傳統文化。

孔祥雷在作主旨發言時說,以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光耀千秋、澤潤四海,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需要人們高度自覺和無比自信,而這種自覺與自信是以人們的不斷學習和研究為基礎。當前,國內外涌起的“中國文化熱”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與普及創造了重大機遇和外部環境,而隨著學習人群的井噴式增長及人們學習要求的不斷提高,就亟需國家對傳統文化人才尤其是承擔施教工作任務的傳統文化人才進行權威客觀的測評,以滿足全社會不斷增長的文化教育需求。

孔祥雷強調,項目對于傳統文化專業人才、傳統文化青少年人才、傳統文化書畫專業人才三個方向的測評工作,既保證了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事業后繼有人、生生不息,又能夠實現專業人才職業化,對于穩定、擴大傳統文化建設隊伍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文化專業人才測評考評對象為20歲以上成年人,內容包括素質能力、評價人才素質測評、個人發展建議、個人信息入檔、檔案動態管理等,定期更新檔案庫內人員履歷等相關信息,根據從業、職業技能等具體增加內容,重新劃歸檔案類別,保證專業人才的正確定位;青少年人才素質測評的目的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人才,考評對象為身體健康的適齡青少年兒童,考核點有社會禮儀、文明規范、經典背誦、書法練習、繪畫藝術等。” 人社部傳統文化人才測評山東管理中心副主任魏嘉彤向記者介紹說,傳統文化書畫實用技術測評分為線下實操和線上理論,18歲以上書畫學習者均可參加測評。
孔子網絡電視臺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全程直播。

山東各地市國學機構負責人,媒體記者及國學愛好者近百人參加了現場活動。
(責任編輯 王小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