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陳來
傳統(tǒng)價值觀的四個特色
中國傳統(tǒng)的具體的價值觀念跟西方近代的觀念有很大不同,整體地講,我們的特點叫“責任先于自由”。
第一,中國人很強調(diào)個人對他人、對社群甚至對自然所負有的那一份責任,是在一個更大的社會范圍里提出的。西方近代是突出個人、自己的要求,天下大事不是我的責任。
第二,“義務先于權(quán)利”。近代西方社會非常強調(diào)個人的權(quán)利,但是中國的思想特別是儒家思想里強調(diào)義務,“仁義禮智信”中也包括了義務。
第三,“群體高于個人”。西方近代的人本主義更多的是以個人為本,中國的“以人為本”不是以個人為本,而是以群體為本,群體是高于個人的。如果說家庭關系是中國人的基本關系,中國人早就把家的概念、家的關系擴大、擴充了。
第四,“和諧高于沖突”。人類文化史充滿了沖突、斗爭、流血,但是中國文化比起西方文化,更強調(diào)人間的和諧,以“和”為貴。西方歷史上的宗教戰(zhàn)爭非常殘酷,中國沒有出現(xiàn)過這樣的宗教戰(zhàn)爭。甚至,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根源都在西方,日本近代也接受了西方的那種帝國主義文化。古代中國也有個別皇帝到外面搞侵略,但總體來講,這是違反中國的主流價值觀的,也是受到批判的,中國是“以安土為先”。
傳統(tǒng)價值觀需要現(xiàn)代性的轉(zhuǎn)化
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有幾個“先于”,如責任先于自由、義務先于權(quán)利。我認為,這些“先于”今天還是要堅持,但是不要把它變成“忽視”。比如,今天我們講“以德治國”,還要講“以法治國”、“依法治國”,在中國畢竟對法律有一種輕視的傾向。
再比如講“以民為本”,我們古代傾向于認為民生比民主更重要,總是認為民生是最基礎的。上一屆中央政府已經(jīng)提出“以民生為先”,要將這一傳統(tǒng)價值觀加以現(xiàn)代性的轉(zhuǎn)化,那么民主要加強,法治也要加強。
此外,孔夫子和儒家思想強調(diào)社會和諧,比較重視公平和平等,認為平等比財富重要,但是經(jīng)過了人民公社時代,經(jīng)過了“文革”,對均平的這種價值追求,也不能變成“只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不能變成窮過渡、窮平均主義,而完全忽視社會發(fā)展。否則,這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讓一部分地區(qū)、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主張還是有距離的。
中國的傳統(tǒng)美德形成于西周春秋時代,定型在孔孟早期儒家思想。春秋后期比較流行的道德,一個是“忠信”,一個是“仁智勇”。“義”在春秋時的地位不太突出,墨子很突出“義”,影響到孟子,孟子就把“義”提高到跟“仁”并列。“仁義禮智”再經(jīng)過漢代推崇,加了“信”,由此成為歷史上中國人道德生活中最有影響的“仁義禮智信”。“孝”不在“五常”里,可是沒有人能夠否認“孝”在中國人的道德生活里面占有重要而且非常突出的地位。
在古代,不管是“忠、孝”,還是“仁、義、禮、智”,每一個道德的條目,既有特定的、具體的意義,還有擴大的、普遍的意義。比如,“忠”的特定意義是指君臣關系中臣的道德——能夠犯顏直諫也是忠,還指忠于政務、忠于社稷,到了春秋戰(zhàn)國還指盡心為人。
孔子還講“仁”,把“仁”變成人與人基本關系的一個最重要的道德;“義”就是要堅持道義;“禮”本來是強調(diào)儀式、禮節(jié),作為道德就是要遵禮、守禮,要守禮敬讓;“智”,則要求明智明辨。
除了這些道德條目以外,還有很多跟它們有密切關系的養(yǎng)成功夫,比如克己、反身、正心誠意、慎獨等。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
在中國歷史上,從古代到近代,“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不同時段一直都被提倡,作為當時基本的社會道德。這些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和轉(zhuǎn)化,在近代以來也一直是思想家和政治家們共同關切的一個論題。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的近幾十年里,我們對這些傳統(tǒng)美德重視得還很不夠,有時漠視甚至不恰當?shù)嘏衅渲心承┢返隆?/span>
2014年4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比利時布魯日歐洲學院發(fā)表重要演講,指出:“2000多年前,中國就出現(xiàn)了諸子百家的盛況,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窮地理,廣泛探討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系的真諦,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他們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強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中國人獨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讓中國人具有很強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現(xiàn)代社會對于個人的道德要求增加了,比如說要愛國、守法,這是近代國家和社會發(fā)展在個人公德方面所提出的一些新要求。當然,價值的范圍有時候比較廣,很多價值并不是道德,比如說自由、平等。現(xiàn)在所強調(diào)的講道德、守道德,都是要落實在個人身心實踐上的道德,這是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候,在理論上要講清楚的重要之點。2001年國家公布了“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開始突出強調(diào)中華傳統(tǒng)美德;近年講的加強道德建設、形成道德規(guī)范、樹立道德理想,都是主要就個人道德講的。
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jīng)提出三組內(nèi)容,要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一系列講話的精神,就要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跟中國文化、中華美德的關系。我認為,首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中國文化的主流基本價值觀作為基礎、源泉、命脈。習總書記2014年就明確強調(diào),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以中華傳統(tǒng)價值做基礎,他講了六條,即“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其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具體的操作,一定要從個人基本道德做起,只有這樣,道德和社會風俗的改善才能有一個扎實的社會基礎,遵道德、守道德才能落到實處。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