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劉廷善
《意見》的印發,對我們傳統文化工作者來說,深感振奮。振奮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傳統文化視為推動民族復興的獨特“戰略資源”,納入了治國理政的新思維、新戰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終于走進了國家的大政方針,進入了國家制度層面。文件完全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扎根學術、深入民眾、進入制度”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要求。《意見》的出臺,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誠繼承者和弘揚者。一個新的輝煌時代、新的文化高度正在形成。
《意見》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厚望和人民的期盼,吹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號角。當務之急是要深入學習《意見》精神,轉變思想觀念,找準自己的定位。
傳統文化畢竟是歷史文化,哪些東西該“揚”,哪些東西該“棄”,這就需要專家學者深入歷史、深入當今社會進行研究,對傳統文化實現創造地轉化,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才會永遠充滿希望。專家學者要在思想體系、學術體系的構建上下功夫。特別是儒家學者要構架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與當今時代相融合的新儒學。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史已經明確地告訴我們,傳統文化是不斷發展、自我更新的。今天的文化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這個文化就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傳承中華文化基礎上吸收當今一切文明成果而創新發展起來的社會主義文化,而不是其他,更不是復古。這一點《意見》里邊也講得非常清楚。
隨著《意見》的出臺,包括中國孔子基金會在內的以研究傳統文化為宗旨的社團社會組織,其扮演的角色也就發生了轉換:過去是我們去呼吁有關部門重視傳統文化;現在是政府主導叫我們去怎么干。黨和政府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宏偉藍圖制定出來了,并且還給出了時間表和路線圖,連保障措施都有了,要求黨政部門集體行動,社會組織配合。下面我重點介紹一下基金會正在開展的幾項工作:
我們要進一步辦好孔子學堂。孔子學堂的堂訓是:寫好字、讀好書、做好人。寫好字,就是要求人們把字寫好。因為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漢字在形成的過程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讀好書,就是我們倡導多讀經典,經典積淀著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的滋養。做好人,就是要求人人成為君子。這三者之間是密切相連的。孔子學堂在短短的3年時間就迅速在全國建立了1000家。
要抓緊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數字化工程”。現在第一期硬件設施和儒家文化經典數據庫、數字化圖書館等技術平臺開發搭建已基本完成,目前已進入搜集、整理、錄入資料階段,已經完成了1000多萬字的轉化。數字化形式涵蓋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三維動畫等,適用廣播、電視、微信微博、微電影、互聯網終端、手機客戶端、移動電視、信息服務屏、觸摸屏等媒體傳播。
要搞好“一帶一路”《論語》譯介工程。我們前期已經完成了《論語》的英語、日語、德語、法語、俄語、韓語等六種語言文字的出版,目前正在策劃出版蒙古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語種。
要繼續組織孔子文化世界行活動。要進一步搞好網上全球同祭孔活動。主要做法:一是現場轉播海內外祭孔活動;二是在濟南章丘錦屏山傳統文化禮儀培訓學校進行“釋奠禮”講解和表演現場直播;三是設立網上祭孔軟件,虛擬祭孔現場,每個網民都可以在網上祭孔。
中國孔子基金會過去30年做的工作主要是引領儒學的研究,我們未來30年的工作要“引領儒學復興,深耕精神家園”。我們要認真落實《意見》精神,充分發揮齊魯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著力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