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賀軍
高級研究員 賀軍
習近平主席在出訪美國之前,接受了《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的專訪,回答了從國防到外交,從全球治理到中美關系,從南海問題到網絡安全,從亞投行到人民幣匯率等多方面的問題。對國際社會來說,重點關注的是中國如何參與世界;對中國市場的參與者來說,高度關注的則是中國經濟形勢、經濟金融和改革開放的政策將如何發展的問題。在美聯儲決定不加息之后,世界市場的目光更多轉向中國經濟。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新興經濟體的未來走向,足以產生全球性的市場波動。
從習近平主席回答多個問題的內容,我們試圖勾勒出一個大致的政策輪廓和趨勢。在我們看來,中國核心決策層展示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心,中國將堅持以市場化為主要方向的改革,尤其是在有把握穩定經濟增長時,中國將會重新轉向推動深化改革。
中國的路未來怎么走,關鍵要看中國如何對待改革。對于這一問題,習近平主席明確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簡言之,就是“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習主席的這一表態,重申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的核心精神,也是在全國和世界面前表示,中國將會堅持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
對市場化改革的堅持,還表現在對政府干預市場的認識和反思上。對于今年中國出現“股災”之后的政府救市,市場頗多微辭,認為中國政府過多干預了市場。習近平主席對此表示,股市漲跌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一般情況下政府不干預。政府的職責是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股市長期穩定發展,防止發生大面積恐慌。為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中國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遏制了股市的恐慌情緒,避免了一次系統性風險。在綜合采取多種穩定措施后,市場已經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調節階段。習近平強調,發展資本市場是中國的改革方向,不會因為這次股市波動而改變。從習主席的表態來看,這是為此前政府救市畫了句號,給出了定性,也給出了反思。重要的是,最終的落腳點還是放在了市場規律和發展上。
對于改革工作的推進,習主席展示出堅定的決心。2014年,有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此外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個改革任務,各方面共出臺370條改革成果。今年以來,我們已經推出了70多個重點改革方案。中央討論通過了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沿邊重點地區開發開放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完善價格機制、鼓勵和規范國有企業投資項目引入非國有資本等改革方案。今年還確定了100多項重點改革,要繼續出臺一批重大經濟改革舉措,把有利于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改革舉措往前排,將在財稅、金融、開放、司法、民生等領域集中推出一些力度大、措施實的改革方案。習主席表示,中國這一輪改革是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這些改革是真動了奶酪、動了真格。改革要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改革關頭勇者勝。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實現改革目標。
對于金融領域的改革與開放,習主席也給予了直接回答。對于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問題,習近平表示,20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朝著資本項目可兌換方向努力。目前,人民幣資本項目完全不開放的交易已經不多,中國正在穩步有序向前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相關工作。對于中國外匯儲備余額下降,習近平也明確給出了背書:這主要反映了境內銀行、企業、個人等本外幣資產負債結構的優化調整,這些變化都屬于正常的資本流動,在適度可控的范圍內。真正以長期投資為目的的外方投資者仍在進入中國。中國外匯儲備依然充裕,在世界范圍內仍屬于很高水平。中國外匯儲備有所增減是正常的,不必過分擔憂。
對于外資關心的中國引進和利用外資等問題,習近平指出,利用外資是我們的長期方針。他強調了“三個不變”——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對于國民待遇問題,習近平表示,中國尊重非歧視性規則的國際營商慣例,遵守國民待遇等入世承諾。近年來,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投資便利化,大幅度取消限制類項目,推動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及時解決外國投資者合理關切,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高效的行政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習近平表示,中國將進一步放寬對外商投資的市場準入,同時也要健全外商投資監管體系,修訂外商投資相關法律,依法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
在反腐問題上,習主席也談到了市場化改革問題。他表示,反腐沒有休止符。反腐敗不會影響經濟發展。懲治腐敗,打擊權力尋租,可以推動建設廉潔政府,推動清除阻礙市場機制運行的障礙,促進規則公平,創造更好的投資營商環境。
總體來看,在當前復雜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習近平主席從全方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做了背書,當中國經濟穩定在一定水平時,中國仍然會堅持市場化改革的長期方向,推動和深化各種改革。因為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只有從改革中才能找到突破口,才能使得中國走出轉型時期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