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范棣
社交目的只有兩種嗎?
大約二十年前,我在美國參加一個party,活動上的人都穿著講究、打扮時尚,三三兩兩地交談。有一個大學教授把我拉到一邊,笑看著那些正熱情洋溢交談的所謂上層社會的人士,一邊對我說道:
“嗨,Frank,你看,這些人無論是男是女,無論穿什么衣服,他們交際的目的只有兩個。如果是男人和男人在交談,他們不是在尋找發財的機會,就是在尋找升官的機會。如果是男人跟女人交談,他們要么在尋找賺錢機會,要么在尋找上床的機會。”
我仔細一想,社會交際差不多是這種情況。當然,宗教圈子是例外。
社交是商人的必修課
人們熱衷于社交,尤其是上層社會的權貴者熱衷于社交,很少是為了純粹的友誼、愛情,或者為了其他目的。司馬遷《史記》里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們熙熙攘攘的交往來去其實都為了謀利。
對于企業家和商人來說,社交的主要目的是為利益交換。無論社會形態和制度如何,一個社會的各種利益和資源最終由人掌控,因此,認識和交際掌控資源和利益的要人,便有可能近水樓臺先得月。要升官發財,就要認識更多的要人。要結識更多的要人,必須要在一定的圈子里混。圈子越大,層次越高,你結交要人的機會越大。在現代商業社會里,絕少有不懂交際或者拒絕社交的商人。不懂社交就沒有關系圈子,沒有關系圈子就沒有人脈,沒有人脈就不會產生利益同盟。單打獨斗的時代早已過去。
傳統社交模式的核心要領是“兩頭忽悠”
有一個很流傳的段子。
一個叫杰克的商人,兒子很平庸,他想讓自己的兒子成為世界首富的女婿和世界銀行副總裁。他怎么做呢?
他先見到了世界首富,富翁的女兒還沒有出嫁。他對富翁說:“有一個年輕人,他目前不是很富有,但是他想娶你女兒。”
富翁:“那是不可能的,我女兒不會嫁給窮光蛋。”
杰克:“但是,這位年輕人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
富翁:“哦,那讓他來見我。”
得到富翁同意后,杰克去見世界銀行的董事長。杰克對董事長說:“我介紹一位年輕人當你們的副總裁。不過,他目前沒有很好的專業才能,也沒有很強的社會政治背景。”
董事長:“不可能,我們的副總裁已經夠多了,而且我們需要的是頂尖的專業人才。”
杰克:“可是,這位年輕人是世界首富的女婿,他可以給銀行帶來很大一筆錢。”
世界銀行的董事長聽到這就同意了,因為這樣的人可以給銀行帶來社會資源和潛在的財富,完全可以勝任副總裁這個職位,即使他目前缺乏專業才能,銀行可以給他進行專業培訓。
故事的最后就是,這位杰克的兒子迎娶了那位世界首富的女兒,又當上世界銀行的副總裁。
這個關于“大忽悠”的故事,雖然是杜撰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成功人士不是這樣“忽悠”和推銷自己成功的?
傳統的社交模式正進行演化
傳統社會社交的形式無外乎邀請舉辦各種聚會活動,比如,生日宴請、節假日聚會、同學聚會、文娛體育活動等等。這些活動絕大部分是以喝酒吃飯為主要形式。
現在這種傳統的方式正在進行演進。人們為了認識特定的人物關系,而把社交與教育、體育、地緣和企業咨詢聯系到了一起,正如當下我們看到的那樣,名牌大學和一些裝設考究的私家會所正成為某種高等級的社交場所。
那些交了幾十萬人民幣到北大和清華,去讀各種EMBA或者高級培訓班的土豪企業家里,有幾個人是為了學專業知識?如有,那就是真傻。換句話說,今天的北大和清華有幾個像樣的真在做學問的教授?大部分土豪企業家上EMBA不是為了給自己鍍金的虛榮,就是為了結交高層次的人際關系,為了擴大自己的關系圈子。不久前最火的是中央黨校的各種學習班,這不是因為黨校的教育水平最高,而是因為參加黨校學習和培訓的都是高官。很多民企,花大價錢到中央黨校讀書,不是為了書,而是為了關系。
還有一種社交新模式,那就是現在社會上正盛行的各種私友會、私董會、同鄉會,還有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各種商會、智庫、聯盟等,它們沒有什么新鮮的,都是在干“販賣”關系資源的活。不過,我從來不認為這是什么負能量,思想需要市場,無論什么圈子到最后都會形成某種思想碰撞的圈子,都會產生積極的力量。
物理社交模式受時空和成本限制
但是,這種以聚會或者約會為主要形式的社會活動,有很大的局限性。你需要有大量時間、精力和一定的物質基礎。所以,在中國,你很少見到一個成功的商人每天晚上是和家人一起吃飯的。相反,也許95%以上的商人和企業家,每周至少有5天時間是把晚宴作為交際活動的。你不社交,就沒有生意。這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下,就是某種真理。
一個人時間上的有限性會限制他的社交活動,另外,一個人的財富基礎也決定了他的社交圈子。沒有權、沒有錢、沒有名,你拿什么在交際圈子里作為和別人交換利益的籌碼?如果你沒有上面的三樣,但你掌握了一些人脈關系資源,那么,你也是可以通過“兩邊忽悠”,通過為他人對接關系而把別人的資源變成你的資源。當今社會,有一些這樣的利益關系掮客,這是些特別能忽悠的社會活動家,他們通過“忽悠”給企業家之間的整合,創造了不少機會。
但是,凡是物理社交模式都受到時間、精力和金錢的限制。
基于微信平臺的社交關系經濟
以前沒有互聯網,特別是沒有移動互聯的情況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往往受到地理、時空等因素的影響,一個人的圈子相對比較小、比較固定;只是在同學、同事等熟悉的人之間形成一定的私有圈,這是小圈子。但在移動互聯網的催化下,人與人的交往溝通已經超越了地理和時空的界限,個人的私有圈范疇已經大大擴展。一部手機就是一個人販子交易場所。衡量手機價值大小的標尺,不是手機的品牌或者價格,而是手機里朋友圈的質量和數量。朋友圈里朋友的社會地位有多高,朋友的層次有多高,這些才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發展的潛力。
不久前,我微信圈子里不知怎么回事冒出來2個知性靚女,聊了幾句后就說,有一點小的請求,老板給她下了任務,要求她一周內加入到三個高大上的企業家圈子里。請我幫忙把她拉進幾個企業家的圈子里。為什么要這樣?因為老板要她們利用微信企業家的圈子進行社交,然后發現業務合作的機會。
拿我來說,一年前我手機里的朋友圈是3個,現在我手機里的朋友圈子是50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經常會在這些圈子里出入或者參與交流,但至少多了很多可以隨時交流的機會,不需要宴請、喝茶,不需要商務會談,不需要相互湊時間見面,這省了很多時間和成本。
因此,基于移動互聯的社交已經發展成一種微關系經濟,是一種新的生產力。在這種新的經濟形態下,有許多新的東西需要定義。比如:角色、場景、進入、互動、熟知、業務挖掘、數據分析、利益關系定位等等。
微關系經濟會改變什么
現在還不能確定微關系經濟這種新社交模式最終將改變什么,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對我們傳統的行銷模式和渠道、商業合作的模式和渠道將帶來某種顛覆,一種創業的想法有可能以過去百倍的速度付諸實施,同樣,它也會以相同的速度摧毀一個看起來完好的商業模式。
微關系經濟的特點是為自由的社交P2P創造了一個全新的通道,把傳統的商業節奏從過去的1檔一下子提高到5檔。
微關系經濟使得每個商業早期的業務單元得以最快速的成長,從這一點來說,經濟正在邁入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作者簡介:范棣博士,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智庫理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亞聯資本創始合伙人、銀票網董事長。本文摘自范棣博士的微信公眾號“財經這點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