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單士兵
沒有結構的調整,想穩增長也穩不住。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有“全國一盤棋”的視角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幅為6.9%,中國經濟總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穩中向好的態勢也沒有改變。尤其是,一些地區在結構、趨勢上出現了喜人變化,在區域發展空間布局、經濟發展動力、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效益結構上,進一步優化。
不唯GDP,不是不注重發展,而是對發展有更高要求。新常態下,結構調整是各地不可回避、必須進行的變革。結構決定發展后勁,一個地方經濟結構失衡越久,積累下來影響發展的問題就越多,積重難返,調整起來也就越難。不調整好結構,GDP上去了也只是短時現象,最后還是會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枯竭、產能過剩。可以說,調整好經濟結構,是中國未來經濟得以持續和健康發展的關鍵。
當前,經濟的結構性矛盾體現在很多方面,有需求結構失衡、產業結構失衡、市場競爭結構失衡以及經濟增長動力結構失衡等等。結構性改革本身必然會涉及種種利益博弈,既要處理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關系,又要平衡好不同地區之間的利益矛盾。這些都在考驗著改革者的勇氣和智慧。
“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開放……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圍繞推進結構性改革,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強調,“要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就要求,地方經濟發展既要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又要在地方差異化探索中有所突破。“戰略戰術兩相宜”,才能真正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
以重慶為例,2013年9月,重慶市委根據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將全市劃分為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作為重慶改革發展的標志性設計,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和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不斷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擴大向東向西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區域聚合效應不斷顯現。而在區域統籌協調發展方面,針對區域間、城鄉間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水平和潛力差異巨大的特點,根據區域功能定位,指引產業布局,合理配置資源要素。這樣,戰略戰術運用得當,風險防控有效,發展動力充足,地方經濟行穩致遠才能穿上合腳的“靴子”。
一子落而滿盤活。要調整多年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必須下好改革的先手棋。沒有結構的調整,想穩增長也穩不住。經濟結構調整,必須有“全國一盤棋”的視角。隨著頂層設計將改革納入“于法有據”的框架之中,調整經濟結構又必須立足地方實際,大膽探索創新,敢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這樣,才能使動力結構、產業結構、投資結構、效益結構等進一步優化,形成新的動力,使經濟發展走穩走好。(單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