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鄧聿文
中國的公務員數量一直是個謎,因為統計方法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官方也沒有公布一個權威的數字,或許官方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公務員。至于行政費用,也是一筆糊涂賬。曾經有個說法,中國各級政府的三公經費每年高達3000億元,具體來說,公務用車1000億,公務接待1000億,出國考察 1000億。但這一數字從來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不過,當局正在推進的公車改革一不小心泄露了這方面的情況,使人們對這兩筆糊涂賬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根據官媒報道,截止12月上旬,全國有29個省份車改方案得到批復,預計到年底,有近20個省份將完成省級機關車改。在這29個省份中,共有參改公務人員821.22萬人;改革前公車總數170.26萬輛,取消77.58萬輛,壓減45.57%;共需安置司勤人員58.48萬人。平均節支率7.88%,其中省本級平均達11.07%,均高于7%的預期目標。
按照已經進行車改的陜西、貴州兩省的情況來看,前者將正廳至科員共分七檔,車補標準從1690元到550元不等;后者分四級,車補標準從從1950元到500元不等。如果取其中間值1000元來計算,一年就是1.2萬元。中國共有省級行政單位32個,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再加上中央本級,全國參與車改的公務員應該接近或達到1千萬公務員了。那么,全年用于車改的補貼就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了。這個數字只會少不會多,因為按照車改規定,各地還保留一部分執勤用車,原則上省級不超過30%,市級不超過50%,縣區及以下不超過60%。如此看來,實際的公車費用肯定要高過這個數字。這就是此次車改國家用來購買各級公務員特權的費用。
根據官方說法,車改后比車改前節約了近8%的經費,換言之,車改前政府每年的公車支出至少高達1300億元。因此,前述三公經費每年3000億的說法,是有數據支撐的。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次性購買,只是一年的支出,以后國家每年都要支付這筆補貼。
那么,誰來為此買單?當然是納稅人。問題是,給上千萬的公務員支付上千億的車補,是否合理。縱觀世界各國,都沒有中國這么龐大的公務員隊伍,也沒有這么龐大的公務車隊,可人家的政府照樣運轉。事實上,即使按照當局規定,也只有副部以上官員才有專車,之下只能是公務用車,但實際上,制度運轉的結果,就是各級政府幾乎每個部門的領導,都配有專車,這就是中國特色。專車是一種特權,要放棄特權,談何容易?所以這么多年下來,車改最后還是選擇了用錢來購買,此乃當局車改的邏輯,在這一邏輯指導下,車改由政府一手操作,公眾只是旁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