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王安
不好意思,這兩天的熱門話題養老金,這次又是被外媒提起的。為什么咱自家的媒體不大摻和?因為敏感。
我們的社會有一些不公平的制度,養老金制度就是其中之一。那些公職人員,他們個人并不向社保繳納養老金,但他們退休后拿到的養老金卻高出非公職企業人員許多,有的高出兩三倍。不止是公務員和企業員工之間有差距,還有其他公民,比如農民,有的公務員退休金達到7000元,可農民只有70元。因此,中國的養老金不只是雙軌制,還是“多軌制”,據說是七軌制,大大的不公平。
實際上,在2015年1月,國務院就印發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規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方案明確,中國將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個人繳費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而單位需繳納員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之和的20%。
這個《決定》意味著,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從吃財政飯轉變為繳養老金,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養老,講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同時,1500多萬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也將進行調整。如今,已有包括陜西、吉林、青海、遼寧等26個省份陸續出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方案。總的來看,事業單位改革的進度較快,而公務員進展較慢。從這里可見,公務員的待遇好于事業單位人員,于是公務員老大不樂意。
確實,社會養老金的池子就這么些,又有幾千萬公職人員不拿白不拿,哪經得起這么刮油水?養老金不虧空才怪。
在2015年,國內至少有21個省的基礎養老保險基金增長率出現負數,雖然這些省份暫時還可以依靠累計結余度日。但是,各地養老金的結余大不相同。據《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5》顯示,2014年山東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最多,有109.02億元,而新疆兵團只有0.61億元。不久前,財政部下屬機構對縣級城鎮調研時發現,“有些地方養老金已經沒了,穿底了。”通常,當養老保險基金出現問題時,地方財政會補貼,但是,有些縣財政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拿什么補?
其實,公務員交不交養老保險不是最主要問題,因為他們拿的都是財政的錢,羊毛出在羊身上。問題在于,公務員拿的養老金太高了,這讓社會不能接受。因此,養老金改革,幾乎獲得除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之外的公眾的一致贊成,社會成員都應該繳納自己的份子錢嘛。但是,同樣是社會保險的內容,同樣是資金池子要露底了,醫保的改革試探,就遭到了普遍反對。
醫保的改革,這回惹起爭議的不是外媒,卻是財政部長樓繼偉。改革主要是這兩句話:“要改革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合理分擔、可持續的醫保籌資機制,研究實行職工醫保退休人員繳費政策……”這一提法最先出現在中共中央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大家沒反應;后來,樓繼偉在《人民日報》撰文《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再次說到這事,反應也不大。可能樓繼偉自己也覺得稀奇,在今年2016年第一期的《求是》雜志,樓繼偉發表署名文章《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又一次說退休職工也要繳醫保,這才引起大爭論。看來,《求是》就是厲害,《求是》雜志的前身是《紅旗》雜志。
為什么讓退休職工繳納醫保?樓繼偉的理由是:“十二五”期間,全國職工醫保基金支出增幅比收入增幅高出2.5%。也就是說,基金收入增速放緩、支出增速上升,雖然現在仍有結余,但很快就會入不敷出。
但讓大家郁悶的是,就在五六年前,在醫保問題上,人社部和財政部著急的不是開源節流,而是想方設法把累積過多的醫保花出去,提高看病報銷水平,減輕個人負擔。于是擴大了報銷范圍,提高了報銷比例,增加了大病保險,很多過去不能報銷的病種、藥品都能報了。于是,錢花吐嚕了。據《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2017年城鎮職工醫保基金將出現當期收不抵支,2024年基金累計結余赤字將達到7573億元。在北京,2013年城鎮居民和職工醫保基金收入497.4億元,支出500.4億元,已經收不抵支了。
官員怎么這么毛糙?這么沒有先見性?就像計劃生育,剛剛還緊著嚴防死守,一轉眼就恨不得要鼓勵生育了。
向退休職工收費,還有一個直接的障礙——違反現行社保法。
2011年7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參加職工醫保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達到規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繳納醫保費用并享受基本醫保待遇。
法律重于泰山,既然法律有規定,退休職工在職時繳納了醫保,就與政府達成了一種隱性社會契約。如果政府隨意改變,就會威脅到正常的社會管理和運行,有損政府的公信力。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險的本質是社會政策,而非商業保險。而社會政策由國家依法強制實施,在資金出現缺口時,社會保險的收費及發放標準可以適時調整,但政府必須支持社會事業,要為老百姓(603883,股吧)兜底。
即使要修改社保法,也應由全國人大正式提出,并征求有關部門和職工的意見吧。我以為,由樓繼偉出來試探風向,不是對領導干部的愛護,應該檢討。
有學者認為,醫療費用增長過快、浪費過多是醫保赤字的關鍵,必須破除公立醫院的逐利機制,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大家都知道,醫療的浪費既有醫院的積極性,也有患者的大呼隆,虛假發票、虛假病例、掛床住院、濫開藥物、虛報人數、一張醫保卡全家用,等等。而目前的醫療、醫藥、醫保治理體系涉及人社、衛計、財政、民政等多個部門,責任碎片化,每個部門都有一點點權力,又都沒有權力,改革起來真的很難。如果醫院為了獲取醫保資金拼命給你治病,政府、企業、老百姓又都等著別人掏錢,那么所有的人都是輸家,整個社會都是輸家。
都是社保的事,官員納入養老金是紅,贊成;退休人員繳醫保是綠,反對。紅紅綠綠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