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
當全球,尤以華爾街為代表的金融體系,在2016年初,將中國經濟放緩,所引起的各種擔憂及這種常態所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而無限放大之時,消息人士表示,這種論調并不是唯一性,美國金融界也在發表不同的論調,華爾街乃至全球都將受益于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和新常態,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1月29日刊發題為《振作起來,華爾街——中國也增速回落是可喜的消息》的文章稱,文章稱,隨著中國經濟放緩變得更加突出,世界各地的投資者短期內可能受到打擊。但不管他們是否已經意識到,他們最終會因為中國經濟逐漸放緩并走上更加可持續的、穩定的道路而獲益。
文章稱,令人迷惑的是,迄今為止,中國的經濟消息基本是積極的。中國需要從投資占重要比重的增長模式轉向以更加可持續的增長為基礎的模式,進一步專注于供給側的創新和需求側的消費。華爾街和全球其他市場以非常糟糕的調子開始了2016年,主要原因就是擔心中國的經濟增速放緩。
中國原有的增長模式過分重視投資。這種方式在短期內推動了經濟的迅速增長,但最終導致過剩產能的增加。根據最近的投資速度,資本存量6至7年就會翻番;但是根本沒有足夠的需求來使這些投資贏利。因此,造成了目前公寓閑置、制造業產能過剩以及“不知通往何處的橋梁”的局面。
文章指出,作為對產能過剩的自然反應,投資速度正在放慢。這拉低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2015年第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為6.8%。但好消息是,消費的增速保持得不錯,實際超過了8%,因此消費在GDP中的份額開始上升。隨著GDP增速放緩,對中國能否創造足夠的就業產生疑問是合理的。
原來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的增速必須達到8%,才能創造出足夠的就業機會,避免社會和政治動蕩。但是這種說法存在三個問題。
首先,GDP增速與就業增長之間不存在簡單的關系。
其次,中國的人口狀況發生了變化,工作年齡段人口已經達到峰值并開始下降。
第三,消費的增長主要推動的是服務業的發展,而服務業勞動密集程度比制造業更高。
文章稱,雖然GDP實際增速已較峰值下降了近一半,但就業機會的增長仍然強勁,勞動力市場仍供不應求。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速始終保持在8%左右,所以人們的生活繼續改善,貧困率繼續下降。
舊的增長模式對當地和全球環境都有嚴重的不利影響。中國普遍存在的空氣污染就與工業在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有關。2015年,服務業在經濟中的占比第一次超過一半,這個數字的繼續上升將有助于中國解決其環境問題。
文章稱,中國增長極快的投資還帶來了對金屬和能源的大量需求,推高了這些產品的價格,讓世界各地的初級產品出口國受益。隨著金屬價格從最高點下跌60%,其中一些出口國面臨艱難的調整(能源價格的變化主要受新增供應的影響,中國不是主要原因)。從長遠看,中國轉向資源密集程度較低的增長道路當然是好事。
我們祝福中國,并相信中國持續的經濟增長不僅對中國人民有利,也對全球經濟有利。
對于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調整,文章稱,這種調整正在緩慢進行。這是一個可喜的消息。
商業見地網(公眾號:bwchinese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