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和訊網
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頻道發布
中國的結構性改革目前面臨艱難的平衡,一方面要推動各種結構改革,另一方面又要穩定經濟增長。當前的經濟低迷,對未來的結構性改革帶來了不確定性。近日,波士頓咨詢公司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HANS-PAUL BüRKNER)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談到道,中國的“結構性改革不會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的。大家都在說供給側改革,中國需要減少鋼鐵、煤炭、鋁等行業的過剩產能。世界很多其他地方也面臨同樣的挑戰,比如歐洲、澳大利亞的礦業、油氣行業等也有產能過剩的問題。現在,中國鋼鐵過剩的情況最為嚴重,價格下跌造成很多企業虧損。
中國的結構性改革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比如長達十年。”不過博克納特別表示,他從“十三五”規劃中讀到了有關改革的明確路徑,也看到了中國政府對于實施改革的堅定信心,雖然改革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中國的經濟前景依然良好。在我們看來,博克納對中國結構性改革時間的預期值得關注,過去很少有對此的估計。很顯然,結構性改革所需時間越長,說明改革的難度越大,系統復雜性就越強。結構性改革是一個特殊的過渡時期,如果十年的判斷不錯,則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動力轉換調整期也可能長達十年,至2025年才會完成。這應該成為國內企業和政府做決策時值得參考的標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