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張院靜
我國目前擁有近7000萬中小企業,2015年我國大型企業融資74.6萬億,資金成本6.8%;而中小企業融資23.5億,資金成本在15%,2016年末我國M2余額已經高達155萬億元,但在經濟下行態勢下,實體經濟資金回報率不高,大量信貸追逐的是賺快錢穩賺錢,造成資金嚴重“脫實向虛”。盡管中央近年來三令五申也出臺多個文件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問題,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導致實體經濟投資緩慢,民營企業信心不足,資金流、人才流的現象日益嚴重。
為此,由睿淵學堂工作委員會、中國數字貨幣研究所、中國盛寶投資集團、北京盛帆企業家俱樂部聯合主辦的“中國金融改革創新(北京)峰會”于2017年4月11日在北京隆重召開。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睿淵學堂工作委員會創始主席張梅穎同來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以及民營企業家約300余人出席會議。
睿淵學堂工作委員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何政清宣布峰會開幕。國務院僑辦原副主任、睿淵學堂工作委員會輪值主席張偉超,中國盛寶投資集團主席葉涌,中資數字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總裁畢廣軍分別代表主承辦單位在峰會上致辭。
張梅穎副主席在講話中談到,近期媒體報道山東聊城市于歡故意傷害案也就是“辱母殺人案”,一直在持續發酵,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辱母殺人案”所反映出的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特別是民營企業家的廣泛討論。中央一直在強調,要加大法制和金融的改革與創新,而我們下面貫徹的怎么樣?執行的怎么樣?這不僅事關這一個個案,是關系千千萬萬中小企業的信心和激情,也關系到他們的生存和發展,更關系到中國經濟的活力。她認為,需以此為契機,高度重視當前我國種種金融困境,加快金融改革力度,堅決整頓金融秩序,嚴格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可能引致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球在講話中指出,中國金融未來有四個趨勢,包括金融活動的市場化、金融結構的證券化、金融市場的國際化、金融體系的智能化。他特別強調,中國金融體系的智能化在迅速提高,包括新技術的運用,比如互聯網技術、區塊鏈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其它信息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實際上對金融業的滲透甚至比 任何領域都要大,所以中國金融體系的智能化的進程將會加快。同時,由于金融活動的智能化,中國金融監管也要走向智能化。中國金融發生那么多的基礎變化,但 是監管沒有發生變化,監管準則、監管視野、監管判斷標準都沒有發生變化,這從一定意義上說會阻礙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因此,中國應該建立一個巨大的數據平臺,讓監管從傳統監管走向智能監管。
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工信部原黨組成員朱宏任,國家發改委原司長孔涇源等專家學者分別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中小企業生存狀況,如何解決金融脫實向虛等內容與來賓分享了他們的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