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级-特黄毛片-特黄免费-特黄女一级毛片-特黄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特黄三级又爽又粗又大

當前位置:首頁 >>首頁 > 國學前沿正文

吳遠輝:鞏固和加強“特殊地緣國家”的團結與合作

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吳遠輝

  顧名思義,地緣,指的是一個國家的地形、地貌、氣候、物產、資源,與其他國家的相對位置和厲害關系等自然環境與自然條件。地緣是一個國家無法改變的因素,所以地緣因素決定一個國家很多事情,從內政到外交都是如此。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孫中山先生簡單而又精妙的定義)。一個國家隨著地緣的不同,這個國家的生產環境與發展條件自然不同。這種由地緣帶動的生存行為、管理法則與發展規律,稱之為地緣政治。地緣政治,也可以解釋為一個國家地理上的特點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各項政策和命運。全球范圍內在所有研究政治的法則中,地緣政治是最有力的,因為至少它的源頭——地緣,是固定和客觀的(最有說服力)。同理,全球范圍內在所有研究政治的法則中,根據政客間的私人恩怨或個人看法所做的論述或結論是最無力的(糾纏在政客間的對話甚至對罵里面是膚淺和浪費時間的)。故此,從地緣政治看國際形勢的演變和預測未來的發展才是正道。因為任何一個國家,地緣政治決定國家戰略,也可以說地緣政治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與戰略最重要的因素。道理很簡單就如中國的俗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亦是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法則)“遠親不如近鄰”(從國與國的關系講,朋友可以選擇,但鄰居是無法選擇的,要世代相處下去)。地緣政治一旦形成,要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不同地緣政治的國家所選擇的國家戰略是完全不同的,特別是在軍事和國防上,大陸國家偏重陸防,強調陸軍;海島國家偏重海防,強調海軍。這是顯而易見和非常自然的。在全球范圍內具有特定性、相對性、長久性、穩定性、唯一性的特殊的地緣政治國家,筆者暫將此類國家統稱為“特殊地緣政治國家”(此初步定義包括特殊環境、特殊條件、特殊功能、特殊作用、特殊意義等,其最終定義有待全球學術界研究達成廣泛共識之后嚴謹得出,因為“特殊”與“一般”是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特殊性中蘊含著一般性,但不能代表一般性,一般性中存在著特殊性,又讓一般性轉化為特殊性成為可能)。

  歐洲的波蘭和亞洲的朝鮮,筆者認為就屬于典型的“特殊地緣政治國家”。也可以說是解讀“特殊地緣政治國家”最明顯的例子。波蘭和朝鮮這兩個國家都和強國相鄰。波蘭位于德俄兩國之間,朝鮮位于中俄日三國勢力范圍的交會處(加之特別是美國這個域外大國又“多管閑事”加入朝鮮半島這個地區的爭奪)。也正是由于這種特殊地緣政治,決定了波蘭和朝鮮這兩個國家在歷史上可謂“命運多舛”,直到如今依然可謂“不太安寧”。

  先說歐洲的波蘭,只要打開地圖好好看看,其實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波蘭的地緣政治環境到底有多么特殊了。從地理位置角度來看,波蘭的西邊是德國,東北邊是俄羅斯,東邊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這兩個前蘇聯國家,南邊是捷克、斯洛伐克這兩個“炸藥桶”似的鄰邦,北邊是波羅的海(亦是長期被德國與俄羅斯控制的領域)。在這些國家中一旦有某個國家不安分守己或無事生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往往第一個無端受禍的就是波蘭。從地形特征角度來看,波蘭地勢平坦(國土面積大部分處于低矮的波德平原,略有起伏,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區占全國面積的70%以上),可謂“一馬平川”。從民族與社會發展角度來看,波蘭在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這兩個強悍民族“夾縫”中生存(俄羅斯人屬斯拉夫人的一部,斯拉夫人源于波蘭的維斯瓦河,在羅馬帝國時期與日耳曼人、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并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從史實角度上看,其實波蘭建國是在1025年,由博萊斯瓦夫一世加冕為波蘭國王,這時候的波蘭王國還是算蠻強大的,但是自從16世紀初,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合并為波蘭第一共和國起,就開始“厄運不斷”(分析原因主要是波蘭統治出了問題,國內起義不斷,上層精英昏招頻出)。而那個時候,偏偏俄羅斯開始崛起……1654年,波蘭被迫應戰,卻輸掉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1655年,當時的歐洲強國瑞典迢迢渡海而來跟波蘭大干了一戰,波蘭又賠了不少土地。緊接著就是歐洲各國為了爭奪波蘭而展開的兩次北方戰爭,戰爭過程本文不再贅述,只需記住這一點就行——反正就是瑞典、俄、奧、法、西、撒丁這幾個當時歐洲列強在波蘭的領土上反復廝殺。雖然直接打仗時間并不算長,但幾個國家往死里打,還讓波蘭出兵支持,鬧得波蘭民不聊生。再后來,這幾個國家覺得用武力解決問題總不是個辦法,然后他們坐在一起,先是俄、普、奧三國簽訂了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然后俄、普又簽訂了第二次瓜分波蘭的條約。再后來俄、奧又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條約……總之如此折騰之下,波蘭原本1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全部瓜分完了……直接后果就是導致這個已經存在了800年的國家消失了……成千上萬的年輕波蘭人加入法國人的軍隊,希望法國人能幫助波蘭人建國,結果是拿破侖應付式地就在波蘭中部建立了一個華沙公國作為法國的“衛星國”,被勝利沖昏頭腦的拿破侖似乎忘記了那么多為他舍身賣命的波蘭人。當拿破侖倒臺之后,俄羅斯又回來了,象征性建立了波蘭王國,不過國王還是由俄羅斯沙皇來兼任。當蘇聯成立后,宣布廢除俄羅斯帝國與普、奧簽訂的關于瓜分波蘭的一切條約。此時奧匈帝國和德國趨于崩解,也算是抓住了一戰后的有利時機,波蘭才得以復國。不過復國后的波蘭,沒有喘息多久,二戰的時候又被德國閃襲,繼而又被蘇聯瓜分東部領土……總的來說,歷史上的波蘭日子真的過得很“凄涼”,可謂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災難深重”的國家:古代波蘭強勢德國弱勢時,德國至少有山可以防御;俄羅斯被波蘭“欺負”時,打不過可以向東跑。最后波蘭弱勢時,三次被瓜分,亡國幾百年。當然,不管過去、現在、將來國家之間關系如何,歷史總是應該客觀實際的。值得一提的是,也有某些歷史學者分析認為歷史上的波蘭也有“作死”(No zuo no die)的時候:一是在蘇聯放棄對它的瓜分協議后,波蘭貪心不足索要更多領土,馬上向蘇聯開戰;二是在二戰前夕,它還倒向支持納粹德國,結果反而引火燒身。

  當今波蘭在俄羅斯地緣政治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顯然亦是毫無疑問的:一是波蘭的獨特地理空間有助于俄羅斯對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和烏克蘭作為西防御陣線的影響,在俄羅斯邊緣形成一條天然的防御緩沖地帶,從而避免同美國的直接沖突;二是波蘭作為俄羅斯進入德國的重要通道,對東歐的控制進而輻射整個歐洲具有至為特別重要的支軸作用和影響。無論是過去俄國沙皇的擴張、蘇聯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帝國主義戰爭期間,抑或是俄羅斯在世界政治中心地位的重返,其在地緣方面的戰略目標始終保持著驚人的相似,即對波蘭的控制之于俄國的安全保障極為重要——意味著控制東歐進而輻射整個歐洲的關鍵。在地緣政治的中心戰略中,每一條戰線的政治爭奪都很可能取決于取得或保持對某個關鍵國家的控制,而這些個國家往往意味著在各自所在區域的重要支軸作用。波蘭特殊地緣政治這條戰線的至要性在美俄對抗的最初階段便顯示了出來,這就能夠說明為什么波蘭問題成為了二戰期間美俄英大國間交涉持續時間最久、談判次數最多的一個問題的原因。這不但包括了重組當時的波蘭政府問題(扶植一個強有力的親蘇波蘭政權,排除一九三九年建立的駐在倫敦的波蘭流亡政府),而且也將波蘭東部的邊界按照寇松線進行了重新劃定,以保證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歸入蘇聯的版圖,并以犧牲德國的方式將波蘭的西界向德國推進至奧德河一線。歷史清楚地表明,只有同波蘭保持一種重要的特殊關系,俄羅斯才能夠保障向西擴張的長期競爭能力,從而在政治力量上產生重要影響。過去美蘇斗爭,在一個時期,有四十多年時間,蘇聯的力量在波蘭占了上風,那時,蘇聯不但影響了大半個全球,而且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面積約一千七百零七點五四萬平方公里的俄羅斯僅占過去蘇聯時期領土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六)。后來,西方意識的滲透和策動,波蘭的波茲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成為了東歐劇變的催化劑,從此蘇聯就走下坡路并最終導致了解體。在美國方面,為了取得全球范圍的戰略部署,扼制俄羅斯重返歐亞大陸同樣是先決條件。由于波蘭這一陣線所涉及的利害關系具有戰略的決定性意義和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波蘭的政治傾向也同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顯然,如果要把俄羅斯排除在歐洲之外或使它處于邊緣地位,那么波蘭的戰略影響將是決定性的——一個脫離了俄羅斯影響的東歐將極大地損害俄羅斯的重新興起,而遏制和瓦解俄羅斯在東歐的作用,則相當于最終削弱俄羅斯在整個歐洲力量的影響和確保美國對歐洲陣營的控制,從而真正意義上地扼制住俄羅斯重返歐亞大陸的重要通道,進而把美國在阿富汗和中東地區的石油控制保護起來。由于俄羅斯和美國在歐亞大陸和阿拉伯世界等重要地緣戰略利益的大相徑庭,因此,盡管華約的崩潰已經使得以波蘭為代表的蘇聯地緣政治“衛星國”迅速地倒向北約和歐盟,但美國仍舊為遏制俄羅斯而部署歐洲導彈防御系統的計劃。作為歐洲戰線的戰略要害國家,如何鞏固美國在歐洲陣營的控制力量,使之完全隔絕于俄羅斯的政治和軍事影響,以及如何將波蘭乃至整個歐洲力量留在自己的營壘之中,將是美俄之間的一場政治意志和軍事實力相互復雜交錯的全球性爭奪。當然,還要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即美國是要助長區域性沖突的所謂加強北約合作以及阻止俄羅斯或伊朗的軍事威脅,都是華盛頓認為俄羅斯更新戰略核力量的威脅與美國戰略利益相悖,且難以容許俄羅斯發揮與蘇聯地緣影響力相一致的廣泛作用。如今美國毫不減少對俄羅斯的這種擔心,即使區域性的沖突可能使美國突然陷入與俄羅斯的正面沖突之中。華盛頓為了使自己能夠削弱迄今一直被認為是俄羅斯重要支點區域(比如西亞的敘利亞、伊朗和東歐地區)的優勢地位,美國竭力推動自身在聯合國和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力,以滿足其打造戰略前沿高地的需要——國際形勢如此復雜正是美國不斷制造緊張局勢造成的。根據海內外媒體公開報道,當地時間2018年4月13日晚間,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對敘利亞實施精確打擊,英法共同參與。敘利亞已對美英法三國的空襲進行了反擊。有媒體分析認為:這次與美一起發動的只有英法,卻沒有德國(原因是俄羅斯的輸油管道是通過波羅的海直接連接到德國)。俄羅斯的態度一直很強硬,是不會輕易向歐美投降的(因為如果保住敘利亞,俄羅斯就能保持一級“棋手”的位置;反之,如果丟掉敘利亞,俄羅斯就從“棋手”位置上跌落成為一個二流國家)。也可以說,相對于俄羅斯來說,敘利亞就是特殊地緣政治國家。所以俄羅斯肯定不會坐視不管。以上例子,也更加充分說明,特殊地緣政治國家,果然不一般,真是可謂“非同尋常”。

  接下來,說說亞洲的朝鮮。據史料記載: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創建朝鮮王朝。為爭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參考了高麗古名“朝鮮”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寧”,遣使請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國號。朱元璋認為“朝鮮”是古名,而且“朝日鮮明”出處文雅,因此裁定朝鮮為新國名。1948年9月9日,朝鮮勞動黨領導人金日成在朝鮮半島北半部建國時,采用了“朝鮮”這一國號,定國名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位于亞洲東部,朝鮮半島北半部。北部與中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南部以軍事分界線三八線與韓國相鄰。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為日本海(包括東朝鮮灣),西南為黃海(包括西朝鮮灣)。山地約占國土面積80%。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300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平壤地勢較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平均海拔27米。歷史上日本一旦聚集了相當的力量,就會大舉侵略中國大陸。侵略的途徑沒有例外,都是經由朝鮮半島,因為朝鮮半島的南端距離日本的本州與九州都非常近,不過隔著一個寬度一百五十公里的對馬海峽。如果日本以對馬島為跳板從對馬島出兵,那么距離朝鮮半島就只有五十公里。晴天的時候,從日本的對馬島可以清楚看到朝鮮半島的釜山。想想看,這對日本人的多么大的誘惑。歷史上,日本曾經三次大舉入侵朝鮮半島,分別是在唐朝、明朝和清朝,每次都是日本不宣而戰而中國倉促應戰。前兩次中國獲勝,尤其明朝的中日之戰規模宏大,失敗的日本大將豐臣秀吉在內外交困中去世,隨后的1596年中日海戰是十六世紀人類最大的海戰,中國水師以損失一百多艘戰艦殲滅了日本四百五十艘戰艦,就此全殲日本侵略軍,結束這場戰爭。第三次中日之戰發生在1894年的清朝,中國戰敗。中國不但損失了全部的北洋艦隊,而且丟掉了朝鮮半島、臺灣與澎湖,并且賠款白銀二億三千萬兩,相當于日本四年半的財政收入。以前中國戰勝日本,不過是保護了朝鮮半島這個門戶,重新穩住了大陸,并沒有獲得新的領土與財富,因為中國并不稀罕日本那幾個小島,而且中國人大度大量,也沒有要求任何賠款,所以日本并沒有真正得到懲罰。但是中國一旦戰敗就不得了了,日本不像中國會就此收手,而是步步逼近,沒完沒了的步步逼近。日本軍隊從朝鮮半島進入東北,占據東北后,在進軍華北,然后就爆發了中日全面戰爭,占據了沿海的半個中國,最后導致珍珠港事變和世界大戰。日本在二戰無條件投降后有了兩項重大的改變,那就是美軍進駐日本,并且替日本制定了“和平憲法”。但是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看到這兩項改變已經出現松動。在美國國力的衰落和安倍政府的強勢主導下,日本極力運作,企圖恢復二戰前的國際地位。“集體自衛權”的成功解禁使“和平憲法”形同虛設,美軍撤出日本也是遲早的事,國際形勢又回到二十世紀的初期,不過這次是美日同盟對抗中國。侵略與掠奪是地緣政治下所形成的日本國家戰略,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日本的民族性。歷史告訴我們,日本的侵略成性是不可能改變的,只不過會因為對手的強大被暫時壓抑而已。在解釋地緣政治方面,曾有日本人假設:假如七七事變前,日本不僅不繼續進攻中國,相反歸還中國領地并與中國結盟,專心經營東南亞,是否和俄國或者美國有一戰的實力呢?答案是沒有!雖然說中國戰場拖著幾百萬日軍,但是中國的資源日本也是獲得不少好處,不然哪來那么多飛機航母偷襲美國?就是算上東南亞和中國一半的領土資源,日本都沒扛過美國,如果當時沒有中國領土的資源,則是敗的更快。日本的地理位置在亞洲最東北部,東面是一望無際太平洋,北面海洋天寒地凍處處結冰,南面面臨中國東海也可算一望無際(琉球本不屬于日本),西面是日本海,距離最近的朝鮮半島要67公里。日本國土約75%屬山地丘陵地帶,小規模的山間盆地及平原散布全國。日本國內平原面積不大,大多都是小規模的沖積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積臺地。當中最大的是首都東京所在的關東平原,面積約13000km2。其他規模較大平原則包括愛知縣名古屋市一帶的濃尾平原、大阪及京都兩府附近的近畿平原、本州東北部宮城縣的仙臺平原,以及北海道西部的石狩平原等“縣級”平原。可以說,日本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日本雖然可以在亞洲超脫陸路戰爭,置身事外首先工業化,但也決定了日本無法成為世界貿易中心和亞洲中心的實際。島國的文化不是靠大河孕育的,是靠海洋捕撈(狩獵)和有限農耕孕育的,是狹隘的民族自尊包裹下的民族危機感的極端體現。日本地處亞洲最最東北角,想輻射統治亞洲,當遇到平原還好,遇到山脈、沙漠、熱帶雨林這種惡劣地形時,就正可謂“鞭長莫及”。朝鮮雖然多山,但畢竟離日本太近,怎么也能統治了。而遠一點的中國恰恰是多山的國家,日本侵華期間無論在中國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如何“猖狂”,到了中國中西部山脈,就過不去了。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日本致死也沒打通去印度的路。中國的山,東亞的海,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俄羅斯的寒冷凍土,一齊將日本和德國“會師”的美夢打得粉碎。在二十一世紀,要想在全球逐鹿群雄、問鼎世界權力的核心,可以說像日本這樣的島國是完全沒有前途的,所以注定只能做“邊緣國”與“仆從國”。因為地緣政治決定了他們的國家命運。1950年的朝鮮戰爭,美國陸軍率領其他十六國的聯軍被中國志愿軍從鴨綠江一直趕到北緯三十七度線,后來停在三十八度線形成僵持。中國志愿軍之所以退到三十八度線是因為補給線過長。由于從航空母艦起飛的美國軍機猛烈轟炸志愿軍的補給線,造成志愿軍每次攻擊只能連續作戰七天,這就是所說的“七日攻勢”(美國李奇微將軍的發現與命名)。中國志愿軍前進七日,被迫撤退,再前進七日,再撤退,形成拉鋸戰。如果中國志愿軍能夠有一個月的補給,美國率領的“聯合國軍”早就被趕到海里了(果真如此哪里還有今天的韓國)。盡管美國一再對外夸耀美國的軍力“全球無敵”,但至今無法交代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失敗,而這兩次失敗都是在亞洲,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是中國的參戰。1950年,中國陸軍能在武器極度落后的條件下擊敗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憑借的是旺盛的士氣和杰出的謀略與戰術。六十八年后的今天,中國解放軍的武器系統已經趕上西方國家的裝備,美國要想稱霸世界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中國的周邊。朝鮮半島成為冷戰期間該地區主導的對抗場所,那是因為美國帶領的十七國聯軍在朝鮮半島被中國的志愿軍打敗,從鴨綠江一直被趕到三十八度線附近。這是美軍歷史上的第一次失敗。1954年,在戰爭協定上,美國代表克拉克將軍說:“我是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戰場上簽字停火的美國將軍”。朝鮮戰爭對美國威望打擊之大是歷史性的。美國竭力想忘掉朝鮮戰爭,但無法做到。對美國而言,朝鮮戰爭比越南戰爭更重要,因為朝鮮戰爭是正規戰爭,而越南戰爭是游擊戰。對一個大國而言,輸掉一場游擊戰沒什么,但是,輸掉一場正規戰,那就是大事了。更何況,朝鮮戰爭不是一場普通的正規戰,是雙方參戰軍隊超過百萬,傷亡也超過百萬,交戰時間長達三年半,火炮之猛烈超過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正規戰。所以說,朝鮮戰爭對美國的創傷是歷史性的。美國領導世界,是戰爭造成的偶然,不是歷史應該有的常態。是違反歷史潮流的,這種領導注定不可能持續,因為它違反地緣政治的規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在西點軍校2014年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時稱,美國還要繼續領導世界一百年。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其實奧巴馬自己也知道這不可能)。事實是,美國在二十一世紀發動的戰爭從來沒有贏過,因為美國發動的戰爭從來沒有一個完成它的政治使命,美國人自己也在反問美國對世界展現出什么樣的能力?美國的領導力到底在哪里?美國的霸權是靠軍事力量強撐住的。但是由于亞洲國家的經濟蓬勃發展,軍事力量也跟隨上升,美國的軍事力量已不足服眾,特別是在亞洲,種種跡象顯露美國的領導和美國制定的國際秩序早已松動并且開始分崩離析,新的國際秩序將逐漸形成。國家的發展,說穿了,就是根據地緣政治各自發展出最有效的戰略。效率高的打敗效率低的,如是而已。憑借特殊的地緣政治,美國“攻勢現實主義”的戰略方針為世界帶來巨大的、永無休止和無法復原的災難,而美國是唯一的受益國。更不幸的是,美國還想這樣領導世界一百年,這個世界吃得消嗎?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有眾多接壤鄰國的大陸國家,同時又是一個擁有漫長海岸線、有眾多海洋鄰國的海洋國家,這在二十一世紀是成為全球大國與強國的必要條件。中國的地緣環境不但是獨特的,而且優于任何其他國家。比如,中國鄰邦俄羅斯,從地緣角度看,俄羅斯橫跨歐亞美三個洲,俄羅斯地處寒帶,海岸線雖然很長,但是缺乏不凍港;土地雖然很大,但是天寒地凍,無法支持大量人口。人口不足是制約俄羅斯最大的因素。再比如,中國鄰邦印度,印度地處亞洲熱帶與熱帶,廣大的平原能夠生產足夠的糧食支持龐大的人口;海岸線很長,又在全世界最繁忙的交通線上,純粹就地緣而論,印度的自然條件和地緣環境也很不錯,印度不能成為世界強國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在此不贅述),中國優于印度的地方是國土遼闊,這種戰略縱深,不是印度可以相比,也不是人力可以解決的。中國地處溫帶,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這一點和美國非常相似。相對來說,中國濱海不濱洋,雖然在國防上會遭遇一些困難,但是這些困難并非人力不可解決,所以實際上并無大礙。地緣上,中國既是一個大陸國家,也是一個海洋大國,同時還是一個人口大國,這三方面的基礎特性是全球獨一無二的,這是中國與全世界交往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奠定了中國成為二十一世紀超級強國的基礎。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中國和朝鮮同為社會主義國家,雙邊關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中朝兩國領導人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3次會晤,為兩黨兩國關系發展指明了方向,開啟了中朝關系發展新篇章。朝鮮作出了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的重大決定,朝鮮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也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朝鮮實現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幸福,不僅符合朝鮮自己的期盼,也讓中國這個近鄰友邦感到欣慰。中國必將全力支持朝鮮集中力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支持朝鮮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正如中國領導人所說,要把中朝傳統友誼不斷傳承下去,發展得更好。

  總而言之,清醒認識并深刻理解“特殊地緣政治國”,鞏固和加強同“特殊地緣政治國”的團結與合作,加強相互支持和幫助,努力實現各自的夢想,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并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作者為聯合國青年大會大中華區秘書長吳遠輝研究員)

                                                                     (責任編輯 王小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免费一级特黄 欧美大片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国产大片 | 九九99香蕉在线视频免费 | 擼擼色在线看观看免费 | 久久www免费人成_看片高清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 欧美 中文字幕 不卡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观看www鲁啊鲁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播放 | 免费视频成人国产精品网站 | 国产精品视频福利一区二区 | 免费可以直接观看的毛片 | 欧美日韩国产超高清免费看片 | 日韩欧美h |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 日本aa在线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 天天舔天天操 | 成人黄色片视频 | 免费a级毛片大学生免费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 色综合网亚洲精品久久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高清片a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 | 不卡一区 | 看欧美一级片 |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高清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1 | 99精品国产兔费观看66 | ab毛片| 欧美jizzhd极品欧美 | 欧美亚洲国产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 免费毛片观看 | 亚洲精品不卡久久久久久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