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介紹,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于9月8日拉開帷幕,持續至10月中旬,據悉今年演出季的最大亮點是惠民,50%的票價定位在80元以下。
由文化部組織的國家藝術院團演出季已堅持8年時間,共推出作品232部,演出550余場,加盟今年演出季的劇團包括國家京劇院、國家話劇院、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交響樂團、中國兒童藝術劇院等十大國家藝術院團,展演作品包括京劇《橫空出世》、話劇《谷文昌》、民族歌劇《瑪納斯》、芭蕾舞劇《敦煌》等,是藝術家扎根人民及基層收獲的成果,很接地氣。
很明顯,今年演出季作品及參演劇院團一如既往代表“國家隊”水平,但高端演出堅持走低價票路,這種親民惠民導向更值得點贊。近年來,我國高端演出市場很紅火,但也存在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票價高得嚇人,看一場高水平的歌劇演出數百元、上千元票價并不稀罕。與國外相比,我們的某些高端演出票價相對較高,如法國巴黎一家著名歌劇院的演出票價最低為5歐元,俄羅斯高雅藝術票價為100至150盧布,占市民平均月收入的1%以內,美國大型藝術演出平均票價是45美元,占公民平均月收入1.5%。有數據顯示,北京高雅藝術門票占市民平均月工資15%以上。
“高端演出等于高票價”反映了一些演出團體及劇院過于逐利的問題,同時也存在認識誤區,認為高雅藝術就是高價藝術,所以門票定價很高,這種認識及做法亟待糾正。高端演出雖然具有商品屬性,但還承載著滿足人民群眾精神和文化需求、促進社會和諧和道德建設的責任,千萬不能忽視藝術的社會屬性、文化屬性;不能金錢至上只賣高價,而忘記了應承載的社會責任。還要看到,隨著群眾文化水平的提高,他們對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的渴望與追求越來越強烈,高端演出不能漠視普通群眾的需求,高票價也不利于高質量、高水平文化藝術的提高與普及。
藝術的生命力根植于人民群眾的沃土,藝術的影響力、輻射面在于有廣闊的傳播渠道與發展空間,高雅藝術同樣不能例外,其健康成長離不開普通觀眾為其栽培、澆水。只有走進群眾,融入大眾生活,屈躬于人民,才能成為人民藝術。由此意義上說,高端演出應是親民藝術。一項對文化市場的調查顯示,群眾能接受的高雅藝術票價在100至300元,因此需要大幅降低人民群眾購買精神文化產品的成本。
由“國字頭”知名藝術團體參加的演出季,主動降低身價,用低價門票躬親人民,服務大眾,這個頭帶得好,值得所有演出院團學習借鑒,從而促進高端演出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尹衛國)
(責任編輯 王小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