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張友憲
沭陽楊開剛,坦率人,特定場合時有豪氣溢于言表。早年猶喜獨負行囊,往來于遠岫近壑,僻鄉鬧肆間。每得天雨滋潤,便思托付丹青。唯恨困于技道,不能直抒胸臆耳。因先訪名師于四明山莊,復來二乾書屋從予遊。予觀其黝黑之相,念其向藝心誠,且覺其富情感,懷幽隱,老成強悍之質或可以稍助玉管水墨之控制,他日在凈皮棉料上厾除俗筆,開拓雅靜,或亦為當代畫壇所不測也。予常對老楊說:“古人墨法妙于用水,水墨神化,仍在筆力,筆力有虧,墨無神采”。并以'厚積薄發"四字教之,囑其專升本用功于黃瓜園,暮鼓晨鐘,力求“進乎技也”。開剛尊予為師,予則始終視他為朋友,總是叫他老楊。老楊前些年突然銷聲匿跡,予為繪事公務相纏相繞,或忙或閑中互通音訊。
某日老楊江湖重現,仍是那副鼻頭上架著深度眼睛的模樣,風風火火,說是為朋友的事情而來。又復不見。其時老楊正在教育產業化大潮中搏浪耶。直至去年,老楊漸次恢復了訪二乾書屋之旅,予知其已然從辦私學之煩累雜役中解脫出來,謝客閉門萬事不煩,退筆從操,潑墨煙云。于是便常有尺幅扇面小品敬呈師覽。
老楊攜來圖稿多為山水,尺幅隨小,卻氣勢磅礴,滿紙氤氳,水墨淋漓,已入南宗山水之堂奧也。況山水乃國畫之大宗也,歷千年之變而極為富有,巨跡資源早已廣播海內外,既為后輩學人提供了無與倫比的高檔營養,也為后輩學人的前行途上聳立著綿延無盡仰之入云的峰巔。攬今日之畫家,敢攀越者幾人?予謂老楊;今日何慮少石濤,但恨無人念“四王”。
有自恃聰明者曲線救國,繞山而行;有不擇途。荒饑不擇食者。體用顛倒,遠離自然。老楊若有所悟,感嘆于虞姬故里,夜望星空,遙思當年西楚霸王泣血仗劍悲壯雄姿,燈下吮毫,要把自己的內心搏動傾吐出來。
予稍解老楊骨子里的恃才傲物之秉性,裝束于丹青而長期處于繪事低調之狀。故有不忍泛泛而評其藝痕之想。老楊自然也略聞予之超功利,惡浮名,不以視覺表象論中國畫作品之觀。逡巡二乾書屋前后,未知尊師能否為其初示人前畫作鼓勵一二?予悉其情笑曰;筆墨堂奧,絕藝精魂,次非誠心向藝者終身求索事倻?高下深淺,精粗先后,皆途中同道人“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不到鬼神日,上蒼難料。老楊你說呢? (張友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