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rushang.cn 中國儒商 作者:小寬
解天成,山東東明人,現為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畫研究院院士,徐悲鴻畫院畫家。中國教育電視臺《品墨中國》,江西六套《藝術與收藏》推薦畫家。其主要作品入選中國美協展覽如下,《唐宋八大家》2006全國第六屆工筆畫大展,巜佛肚樹》2008全國首屆線描大展,2008年入選當代中國畫壇70后最具收藏潛力畫家20杰《清白家風》藝術草原中國夢2017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中華文脈》2017《萬年浦江》全國人物畫作品展。
來自孔孟之鄉的實力派畫家解天成,有著濃郁的“圣賢情結”,這種情結不僅體現在他的作品里,也貫穿了他十幾年的藝術探索,且深深扎根于其思想中。解天成是典型的山東漢子,壯實豪爽,溫良敦厚,并有著天然的慧根,無論作藝還是做人,都孜孜不倦,在散淡中有著自己鍥而不舍的追求。解天成亦屬于苦學派,多年來,他一直浸潤在歷史和國學中,始終把傳統文化當做藝術之樹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沃土。他堅持兩條腿走路,一邊邁向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一邊在中國書畫里摸爬滾打;一邊是在浩瀚如煙的歷史長河中尋真問道,一邊是在妙造自然中獨善其身。這造就了解天成作品的兩種風格,并真實地反映了他內心的兩個狀態:一個是出世,回歸自然,寧靜而悠遠;一個是入世,深入傳統,凝重而深邃。他還畫了很多佛教題材作品,如《彌勒佛》、《十八羅漢》等。在他看來,繪畫即是一種修為,亦是一種幸福。
中國書畫藝術,說到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誠然,筆墨當隨時代,但無論怎么創新發展,都離不開以傳統歷史文化為根基,解天成就是在傳統中求新。其藝術創作大體可分為兩個類型,一類是以圣人先賢和歷史人物為主題的經典巨制,一類是以陶冶性情的山山水水和花花草草為對象的小品。這兩種作品風格截然不同,卻構成了解天成在傳統中入世、在回歸中出世的精神世界和藝術追求。解天成是個學者型畫家,其思辨的人生雖然坎坷,但終歸向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在圣賢面前,再偉大的政治家也會肅然起敬。”在解天成看來,作為當代人,窮其畢生精力,對圣賢哲思,也只能是“略解幾分”。努力走近圣人先賢的精神世界,就成為他的藝術宗旨。“有地有天,有陰有陽,有老子就有孔子。”解天成認為,在中國古代,只有老子能與孔子比肩,一個主張無為和獨善其身;一個主張以天下為己任,仁和與博愛。他們的處世哲學不同,但思想高度是一樣的。拋開其政治意義和時代局限性不說,單是他們的情懷、視野和思辨能力,就值得后人努力學習。對兩種思想都很推崇的解天成,通過不懈的思考、學習和實踐,構成了自己的藝術脈絡,也奠定了自己的人生觀。
解天成的入世非常人的世俗,他的入世是對人生和藝術何去何從的深度思考,這也是一個當代畫家的擔當和責任。這種責任心可能與他的成長和生活經歷有關。解天成出生于齊魯大地,自小浸染在深厚的傳統文化中。稍長,就開始用自己的雙手描摹眼中和心中的圖畫。盡管貧困的生活不能滿足他如饑似渴的繪畫愿望,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讀書和畫畫兒的愛好。歷經坎坷的他終于走進了夢想中的藝術殿堂,此后又擔起了教書育人的擔子,并且一擔就是十年。在這十年期間,他除了必要的教學外,很少作畫兒,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讀書和練習書法上。《春秋》、《尚書》、《論語》、《戰國策》、《道德經》、《史記》、《莊子》、《孫子兵法》、《資治通鑒》、《古文觀止》以及唐詩宋詞元曲和諸多古典小說等,都進行了研讀。這種文化的回歸,不僅提高了學養,也使得他下筆言之有物。他在藝術上能走得這么遠,很大程度上得感謝那段誨人不倦的歲月。今天,他依然手不釋卷。“讓自己有點思想,有點高度”。他的想法很簡單。
多年來,解天成一直對人物繪畫情有獨鐘,“人生天地之間,為萬物之靈長”。其筆下人物畫多以古代圣賢和歷史人物為主,如孔子、老子、莊子等圣賢,還有司馬遷、孫武、李清照、蘇東坡等歷史文化名人。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嘔心瀝血所得。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讓人感受到他那與古人隔著時空進行心靈對酌的雅興與豪情,從《竹林七賢》到《曲水流觴》;從春秋汗青到閭里逸事,無不散發著作者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飽滿的創作熱情。但是,天成在心儀古人之時,并沒有完成取齊于古人而迷失自我,他還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與表現。其畫面構成和色彩,乃至造型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形式感極強的現代因素。比如對背景的處理,以及畫面人物面部輪廓的夸張化表現,借此給人古與今時空交替之感。如他創作的《孔子》,以老百姓喜歡和熟悉的面貌呈現,綜合了歷史時期各家經典,并突出了孔子的博愛和仁厚,仿佛聽到圣人用他那博大仁德的心靈在向世人宣講著他內心的獨白,一生的主張……勾起人們對這位為了社會安定、百姓富足,漂流了十四年之久的古圣先賢無限的崇敬與無盡的遐想……再看背景的處理,更體現了畫家匠心獨運,鐘、鼎的出現,宣示著圣人心靈的吶喊;散亂往來的車馬,沖殘了若隱若現的文字,似乎又都在訴說著春秋末年的時空里,永無休止的動亂與不安……目之所及,歷史的元素此起彼伏,圣人的仁德和大愛,讓人永遠懷念和眷戀……在創作中,解天成運用了純熟的傳統工筆人物畫技法,融合了積彩和積墨,并運用了山水畫的點染皴擦,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溫潤,體現出孔子超然的思想境界和胸懷天下的氣度。畫家的另一幅作品《廣陵余韻》為丈余橫幅,趨勢由左向右傾而穩闊,壯而彌險,暗喻七賢嘯傲山林,匿聚釋懷之意,用筆工而不匠,氣韻暢和通達,設色古樸典雅,清峻雅逸,予人以高古之境。且人物形神兼備,布局錯落有節奏,大實的主題與大虛的背景,營營大構,渾渾然氣象天成,既彰七賢高士之狂狷,又不失魏晉之風度,立意之融巧,造境之自然,不禁令人怦然心動,心弛神往……該作品得到業內外高度好評,并被美術展覽館收藏。此外,他創作的《老子》、《莊子》、《紫氣東來》、《葛洪論道圖》等佳作,創出一代圣賢新形象,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其山水花鳥畫大多以意筆寫之,皆為清閑時“游于藝”之作,取法古人貼近自然而又“中得心源”,故能更見畫家的心性與品格,可以通過幾位導師對其作品的點評亦能“窺見一斑”:
天津美院霍春陽教授:天成作品,其筆、墨、性、韻、意兼而顧之,畫面氣息暢和,無煙俗氣,異日當有所成。
天津美院國畫系主任顏寶臻教授:天成用筆靈動奔放,且以書入畫,收放自如,極富節奏感。其書法與畫相得益彰,假以時日,定能書畫天成。
著名畫家周逢俊教授:天成寫蘭,逸氣彌漫,筆精墨妙,其花有幽人之韻,其葉存君子之風,非煙籬之俗所能為之。
荷澤學院中國畫系主任王進教授:天成其人其畫溫文敦厚,樸實無華,此幅可為自心心靈之寫照。
荷澤學院中文系郭滿祿教授揮毫賦詩一首送天成:年少竟然能揮毫,柔腕卻見筆力高,問君前途有幾許,翰墨他年英名標!
…………
去年一年,解天成幾乎很少動筆,他在構思醞釀系列《中華圣賢圖》,內容包括文圣孔子,武圣關公,兵圣孫武,詩圣杜甫,醫圣張仲景,茶圣陸羽,史圣司馬遷,畫圣吳道子,書圣王羲之,酒圣杜康等十大圣賢。畫稿畫完后,壬辰龍年開始陸陸續續創作。“我先一個一個畫出來,當做練兵,最后可能會把他們創作到一幅作品中。”說起自己這個進展順利的創作計劃,他很淡然。這么多年來,他努力走近先賢,走近他們的精神世界,用一顆赤子之心隔空聆聽前賢的教誨,感受他們博大的情懷……在艱辛的付出中,他收獲也頗豐,數十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同時思想品味和藝術境界不斷更上層樓。
說實在的,為歷史人物樹立形象,一定程度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們的形象,多少年來大家都耳熟能詳,要想在不離譜中獨辟蹊徑,非常人能所為。解天成卻毅然這么做了。如他為了畫好孔子的形象,不僅閱讀了目前存世的孔子編撰和著述的大量典籍,還研讀了很多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料。僅為了查證春秋時期的服飾,就花了數月時間。近代中國思想啟蒙家梁啟超曾言,“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解天成就是在這種探古尋幽中辛苦并快樂著。
2006年去天津美院進修后,解天成在山水和花鳥畫方面也漸入佳境。期間,他得到霍春陽、顏寶臻、李永文、賈廣健、王智慧等名師指教,技藝長足進步。隨后,他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修一年,受益匪淺。京津地區的藝術補給,打開了解天成心靈中的另外一扇門,用他的話說,就是沿著自己的天性“出世”了。解天成的本性就是自由而淡然的,若是他的學識,他的修養,他的責任以及他的血氣方剛使他入世的話,那么他的性情,他的胸懷,他的理想以及他與生俱來的善和真,注定了他在浪漫紅塵中時不時地想出世。有了這種想法,就會付諸筆端。其逸筆草草的空谷幽蘭,筆意蒼潤曠怡寂寥的遠山近水,衣帶飄飄神若止水的高士,無不呈現出解天成的隱逸之心。他的山水,取法傳統,貼近自然而又中得心源;花鳥遠取八大、徐渭之勢,近涉霍春陽、郝明然、周逢俊等名師之風,從而融諸家與一身,形成自己風貌。此類作品,是他有意無意的放松或消遣,妙趣天成中,帶給觀者也是一種清幽之境。他還善于畫佛像,《十八羅漢》、《觀音像》、《彌勒佛》等作品,禪意彌漫。
不能不提的是解天成的書法,他一手漂亮的行草書亦讓人驚嘆。由于術業專攻,現今很多畫家不以字為重,但在天成的繪畫中,字卻成了畫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天成以行草書見長,重晉唐之風,步前賢而不囿,自識一幟。天成同任何習書者一樣,他認為,一幅好的書法作品總是氣脈貫通,神采飛揚,交織著音樂的韻律,無聲而有節奏。大家知道,在所有書法家的筆下,每一個字都是有生命的,這種生命力就賦予了那些字流動的神韻和氣息,且每一個字的起承轉合處都有著讓人激動不已的“意外”。天成在苦習中除了掌握傳統的基本要領外,更多的是看到了書家們貫注于每一種體例,每一個字的變化,所以,他的作品中處處有著鶯鸝婉轉,梅姿菊態,云動雪飄的細膩和雅逸。故而他的作品有著昂揚的力度,沉穩的蒼勁,疏朗的神采,蘊含著一股醇厚的大氣。
他的書法用紙,也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加了中國畫顏料制作出來的。高古的背景,再配上他蒼蒼茫茫的線條點劃,看得人就只剩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慨嘆了。
俄國文豪托爾斯泰曾說:“我是一個藝術家,我的一生都在尋找美”。對于解天成來說,藝術不僅僅是尋找美的過程,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想法,或凝重,或寧靜;或深沉,或清逸,都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呈現。“現在的我還是放不下”,解天成坦言,佛家的放下便是得大自在,實際上便是擁有,心無罣礙去寫去畫,他還不能完全做到,但他很明白自己走到了哪兒,也很清楚自己的人生方向。他的天性就是崇尚自然,向往簡單,愛好和平。那么,回歸或放下,將是其最終的選擇。可以想見,“望峰息心”對于解天成來說,只是時日問題。
(責任編輯王小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