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鴻生簡歷:
趙鴻生先生,筆名一川,1955年出生于天津。1976年畢業于天津工藝美院印染設計專業,現定居美國,專職畫家。
自幼得其父——著名山水大家趙松濤親傳,他的畫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筆墨的精華又與西方色彩藝術融為一體,其山水畫氣韻生動、瀟灑蒼秀,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多次在美國,丹麥等國家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深受國內外收藏家的收藏和喜愛。
我一九五五年出生在一個書畫世家,我的父親趙松濤是天津市美術學院教授,著名的山水畫家,畫得一手好畫,他老人家尤喜石濤,石溪及近代畫家傅抱石先生酣暢淋漓揮灑潑墨及干擦的畫風。
在父親的熏陶下,我自幼酷愛繪畫,整天擺弄著紙墨筆硯,先從人物特寫等方面入手,逐漸掌握了繪畫的技巧。每次在繪畫中遇到問題,父親總是不厭其煩地給我示范,他從下筆入手,依次勾勒線條,然后畫出構圖,并分步著色水墨配合,潤澀得當。父親經常對我講:“要畫得一幅好畫,除掌握繪畫技巧之外,首先要培養自己的美學觀點,必須知道什么是美的東西?美是來源于一個人的思想,樹立了正確的思想才能通過你的筆描繪出美的畫卷,而畫好畫的前提是要做好人!”“先做好人,再作畫。”這是父親給我留下的最大財富。我就是以此財富,掀開我人生的新篇章,通過手中的畫筆,表現積極向上壯麗秀美的姿態,贊頌時代的發展的同時帶給人們美的享受。
記得有一次,我一連畫了幾張不同角度和風格的畫稿,并著上了顏色。清脆挺拔的高山配上郁郁蔥蔥的樹林,感覺很好。于是,就拿給父親看,我心想一定能得到父親的好評。父親看了幾張畫稿后,取出其中的一張對我說:“畫面力求主題突出的同時,要盡量減少多余的景物,使核心部分既簡練又多變,除了線條還要通過墨色來完成。”父親另外拿來紙筆,刷刷刷幾筆在紙上就產生濃淡變化的效果,顏色濃重之中透露著變化,明暗關系也得到很好的體現,作品在險峻中更讓人產生美的享受,比我剛才畫的更具有穿透力。父親告訴我要創作出好的作品,還需要走出去,要身臨其境地到真山真水中細細觀察感受大自然。通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缺乏親身感受到作品很難達到耐人尋味的效果。從那以后,我就利用假期先后走訪過不少的名山大川觀察寫生,創作了很多作品。
一九九一年,我去丹麥的文化交流學院進行學習交流,在學習西方繪畫的同時,也積極傳播中國的藝術。一九九二年,我又先后去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瑞典、芬蘭,在這期間舉辦了個人畫展,為推介中國畫技藝不斷努力。一九九五年,我在美國紐約舉辦了個人畫展,在進行書畫創作的同時,還進行中國畫方面的教學。我的很多學生不是科班出身,他們的職業是醫生、律師及收藏家,由最初的根本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到慢慢喜歡上了繪畫,而且能畫出一些不錯的作品,我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并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我的繪畫作品曾多次在《城市報》刊物上刊登,包括介紹我個人的�?�。
我最初在國內創作了一些作品,為提高繪畫的技藝,先后到過一些國家和地方,系統學習了西方的油畫和色彩學,在作品中的強調色彩大膽應用及色彩的統一和諧,著重突出作品感染力。我現在的作品,比較注重中國畫與西方色彩運用的結合,逐漸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風格作品,受到越來越多的畫界同仁及書畫愛好者的關注和認可,同時我也感到繼續完善自己的風格作品,將會對古老的中國畫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元素,這也是我追求的方向。
一川
2017年12月11日
(責任編輯王小寬)